海南陵水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举办2026届毕业生秋季双选会,校地协同架起就业桥梁

海南陵水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举办2026届毕业生秋季双选会,校地协同架起就业桥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6 21: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23日上午,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举办2026届毕业生秋季“双选会”。此次双选会由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海南省就业局)指导,试验区管理局(海南陵水国际联合学院)主办,试验区各入驻高校海南办学机构协办。

双选会坚持“服务育人、就业支持”工作主线,以“小而精、专而优”为方向,创新实践“园区统筹、高校主体、行业参与、企业对接”的四位一体协同机制。试验区管理局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邀约包括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新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试验区科教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海南卫星海洋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一飞智控(海南)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省融媒体中心、中旅(海南)航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内的20家优质用人单位,提供超过100个实习与就业岗位,覆盖数字经济、高端服务、绿色低碳等多个领域。参会毕业生主要来自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首批入驻高校的2026届毕业生,专业覆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等,岗位对接呈现“专业与需求相对接、实习与就业全覆盖”的特点。

在双选会现场,多家用人单位对试验区入驻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留下了深刻印象,认为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与国际视野,能够与行业岗位需求实现有效对接。

新紫光集团前沿技术研究院海南基地经理石国栋说:“我们新紫光集团主要想招聘IC验证、芯片领域的IC验证、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看了几份目前已经收到的简历,是符合我们需求的,我们也比较满意。”

中旅(海南)航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市场运营部副经理朱训卿也认为,在中外合办的办学模式下,学生的视野比较开阔,面试中有多位同学的表现达到了他们的岗位要求。

企业的认可直接印证了试验区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试验区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夏晖表示:“这些同学们历经‘中外合璧、校地协同’培养,兼具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与素养,以及我们自贸港建设所需要的紧缺技能。”培养的成果,最终体现在学子的切身感受上。“我感觉试验区这一个广大的平台,更多的是给予了我们一个开阔的视野,”北京邮电大学22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张智成分享了他的直观感受。同学校、同专业的郑国林则表明了自己的职业选择和扎根海南的决心:“我更倾向于选择跟本专业相关的职位,同时我也希望就留在海南工作,为海南的产业发展贡献一下自己的力量。”

在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形成闭环的同时,试验区也在谋划下一阶段的制度化建设。夏晖介绍道:“面对2025年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新机遇,我们计划将于明年春季的时候再举办一次双选会,把校地协同、招商就业‘双轮驱动’的经验固化为长效机制,持续为自贸港全岛封关后的人才自由流动、产业高能聚集贡献我们试验区的动能。也欢迎更多的用人单位和优秀学子关注、选择、扎根海南自贸港。”本次双选会是试验区深化“学在海南=留学国外”品牌战略、展示“五互一共”办学特色的首次人才路演,标志着试验区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链接上的探索进入了新的阶段。试验区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汇聚全球资源,以更务实的举措服务海南发展,也以更长远的眼光培育未来人才。在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关键节点,越来越多青年在这里看见可能、选择留下、走向世界。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编辑:陈博文 来源: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