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2000吨级大型航标船“海巡176”船正式列编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列编仪式在海口航保工作船码头举行,海南海事局、南海救助局、海南省港航管理局等相关单位代表共同见证。该船的服役将显著提升南海海域航海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及海南自贸港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提供坚实支撑。
技术领先,彰显国产硬核实力
“海巡176”船由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设计,武汉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历时三年完成建造。船舶总长75.2米,型宽14米,满载排水量2360吨,续航力5000海里,自持力40天,最大航速超过15节,可在6级海况条件下安全航行,4级海况条件下安全作业。目前,该船是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最大最先进的航标作业船。
该船采用全电力推进系统,配备3台1600kW主柴油发电机组,驱动2台1800kW全回转舵桨和1台500kW艏侧推装置,实现360°灵活机动。配置的DP1级动力定位系统,集成DGPS、光纤罗经和船舶传感器系统,可精准控制船位,提升复杂海况下的作业稳定性。
航标作业能力方面,该船配备20吨液压起重机、20吨自排链绞车及鲨鱼钳装置,可携带直径2.4米航标8套或3米航标6套,航标装载量达90吨。其智能机舱系统通过多维度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实现故障预警和健康评估,保障关键系统可靠性。此外,船舶凭借长续航能力,可支持远海航标部署与应急抢修,创新的配置浮标除锈除海生物设备,可对浮标就地进行维护,有效提升作业效率。
绿色智能,引领行业未来发展
该船采用多项环保技术,配置低硫燃油舱、硫油冷却装置和油水分离装置,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动力系统通过优化负载分配,减少低效工况下的燃油消耗;舱室采用高效绝热材料,可减少舱室的传热,减少冷凝,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此外,该船属国内航行海船,使用辖区内海水作为压载水,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智能化领域,驾驶室集成DP定位控制台、电子海图与综合监测系统,实现“集控化”操作。机舱配备自动化报警装置,满足CCS AUT-0级机舱自动化要求,可在驾驶室或集控室远程操控主要设备。
增效赋能,护航重点水域安全
记者从列编仪式现场获悉,海巡176船列编后,将交付海口航标处管理使用。得益于该船的新技术、新装备、高效率等优势,将把航标维护保养效率提高35%,应急处置时效提升15%,成为海南海域可靠的安全屏障。
作为南海航海保障中心重要保障装备之一,“海巡176”轮将重点服务琼州海峡、三沙等重点水域。该船列编后将承担南海海区航标布设、维护任务,强化海口及西沙、南沙海域导助航管理,进一步提高辖区水域的海上应急处置反应能力和水平,促进南海海区航运经济发展,为我国在南海的海洋资源开发、科研考察、海上执法等活动提供可靠的航海保障。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巡176”轮将优先投入进行重大任务,提升应急响应效率。列编仪式现场,首任船长向记者演示智能控制系统:“通过融合电子海图、雷达和动力定位数据,我们可在风浪中实现精准靠标作业,保障海上作业安全和效率。”
列编仪式后,“海巡176”即刻进入备勤状态。其首航将执行琼州海峡航标巡检任务,为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提供航海保障支持。这艘凝聚中国船舶工业智慧的大型航标船,正以崭新姿态驶向深蓝,为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和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记者:陈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