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在海口市龙华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和城西镇委镇政府的指导下,海南医科大学“跨越国界·共建家园”国际青年志愿服务团队联合苍西村党总支委员会、苍西村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携手海口市红十字会救在身边志愿服务队,举办了一场集跨文化交流与健康服务于一体的冬日养生主题活动。来自中国、巴基斯坦、老挝、缅甸、加纳、坦桑尼亚等多国的青年志愿者,以中医养生智慧为纽带,融合世界各地健康传统,为社区居民送上沉浸式健康体验,搭建起跨国界、心连心的文明交流桥梁。
跨文化健康实践的传统与创新
作为海南医科大学国际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英格兰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一直积极推动中外学生共同参与社区服务。本次冬日养生活动是“跨越国界·共建家园”国际青年志愿服务团队系列社区活动的重要一环。
该团队自成立以来,已多次组织类似跨文化社区服务活动。从重阳节期间组织多国留学生参与苍西村敬老活动,到今年七月在万宁市开展医疗志愿服务与生态实践,国际青年志愿者们始终致力于搭建跨文化的交流之桥。
与以往相比,本次活动特别突出了“养生”与“跨文化”两大主题。活动不仅融入中医养生智慧,还加入了巴基斯坦、印尼、加纳、坦桑尼亚、老挝、缅甸等国的健康传统,真正实现了健康知识的跨文化对话与融合。
活动通过多个互动体验区域,为居民带来一场沉浸式健康之旅。
多元融合的养生讲堂与健康实践
在“养生知识小讲堂”中,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陈显英首先为居民系统讲解了秋冬养生要领,从饮食调养到起居防寒,内容贴近生活、通俗实用。
随后,海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刘洪波副教授现场讲授肩颈穴位按摩知识,并带领居民一起寻找关键穴位,体验简单有效的自我保健方法。讲座结束后,医生团队现场开展义诊,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真正实现了“知识送到手,服务暖到心”。
“养生动手做”体验区人气十足,空气中弥漫着草本清香。居民们在留学生志愿者指导下,动手调制枸杞菊花茶、制作艾草香囊,在实践交流中拉近彼此距离。
来自印尼的学生志愿者廖珤青JANE FLORENZA表示:“在我们国家,也有一些类似的草本养生传统,能够与中国的中医药文化一起分享给社区居民,感觉特别有意义。”
一旁的“足下健康”步道体验区,志愿者正搀扶着一位长者体验“踮脚走”,并耐心讲解其疏通经络的原理。“五行蔬菜”认知园则像一个小型科普展,向居民展示日常食材中蕴含的五行养生之道。
世界健康操与跨文化急救普及
动感十足的“世界健康操”快闪区成为全场亮点。从中国的八段锦到热情的巴基斯坦儿童运动,再到老挝健身操,不同文化的健康之道在音乐的节拍中交汇,居民们跟着舞动,笑容洋溢。
来自巴基斯坦的志愿者文强QADAR AKASH表示:“能够与社区居民分享我们国家的传统运动方式,同时学习中国的健康养生方法,这种交流非常有趣。”
“应急救护”实践区也颇受关注,海口市红十字会救在身边志愿服务队队长王长福带领团队和国际青年志愿者们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技能,并指导居民在模型上实操体验,普及基本急救知识。
一位居民在体验后感慨道:“原来急救不难学,关键时刻能救命!”这种将专业医疗知识与社区需求相结合的模式,正是海南医科大学社区实践活动的特色之一。
国际志愿者的服务学习与收获
对参与活动的国际学生而言,这不仅是服务社区的机会,更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医学实践的宝贵经历。来自老挝的唐文SINTHAPASEUTH KANHA在活动后分享道:“能够用专业知识帮助社区居民,同时学习中国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来自坦桑尼亚的朱宏君KAGI ABDULRAZAK AMRAN表示:“看到居民因为我们的帮助而露出笑容,特别有成就感。”
国际志愿者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不仅为社区带来了新鲜活力,也为他们提供了深入理解中国社区与文化的机会。这种互动是双向的馈赠,居民们了解了世界各地的健康传统,留学生们则加深了对中国养生文化和社区生活的理解。
健康与社区融合的双向奔赴
活动现场,居民们手持集章卡穿梭于各区域,在打卡互动中完成一趟健康文化探索。活动结束后,完成所有体验的居民还兑换到了一份“健康达人”暖心礼品。
本次活动不仅是健康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社区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过多元互动与文化共享,居民在体验中学习,在交流中理解,在参与中凝聚,进一步营造了全龄友好、文化共融的社区氛围。
海南医科大学第三联合党委(护理与西英联合党委)副书记徐芳芳表示:“这类活动实现了高校与社区的双向赋能。学生获得了实践机会,社区居民则获得了健康服务与文化体验。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这类合作,让更多国际学生有机会服务社区,也让社区居民受益于跨文化交流。”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编辑:陈博文 通讯员:虞凯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