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海南外国语学校与丹辉体育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宣布“北外海附—林丹国际羽毛球中心”项目启动(项目名称待定)启动。该项目由奥运冠军林丹、谢杏芳夫妇授权参与,是全球首个、全国唯一具备学籍注册资质的林丹IP合作羽毛球教育项目,有望为海南体教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政企校协同发力,打造专业教育平台
据了解,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8亿元,将建设国际标准训练场地、竞赛场地及先进专项训练设备,面向全球招收小学至高中阶段学生。作为全国唯一获得林丹IP授权且具备学籍注册资质的合作项目,中心将构建“学业精进与运动成长并行”的培养体系,打破传统学业与体育训练的壁垒。
签约仪式上,羽毛球双圈全满贯得主、奥运冠军林丹,澄迈县政府相关领导、教育界专家及学校代表共同见证项目启动。林丹表示,体育不仅是竞技赛场的比拼,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将职业生涯积累的经验传递给青少年,帮助他们通过运动塑造坚韧品格与团队协作精神。他说:“比夺冠更重要的是态度和坚韧!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将职业生涯中积累的经验传递给更多孩子。体育不仅是竞技,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世界冠军,而是帮助他们通过运动塑造坚韧的品格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创新育人模式,构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海南外国语学校张柏祥说道:“我们秉持‘体教融合,学贯中西,博思厚德,学优体强’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打破学业与体育训练的壁垒。项目将通过‘明星IP+国际化教育+专业体育’的创新模式,构建‘技能培养+学术教育+人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
张柏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体育不是少数人的竞技,而是每一个孩子的必修课。希望孩子们在体育课中学会面对困难、挫折和规则。他透露,下一步学校将与林丹国际羽毛球中心团队进行合作,举行“超级丹”全国大赛,引进全球著名运动员到学校做客,搭建羽毛球发展史,让孩子们了解羽毛球的来历和国球的地位,以及羽毛球在世界一带一路做出的贡献。创造机会让孩子们与名人、名师面对面,在其中学到成长的力量。
据介绍,项目确立了四大发展愿景:打造“寰羽圣堂”,使其成为全球青少年羽毛球爱好者淬炼技艺、砥砺品格的成长圣地;传承“丹羽流芳”,让奥运精神与体育品格代代相传;践行“羽通世界”,以羽毛球运动为纽带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实现“羽动未来”,助力青少年以运动为翼开拓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我们信奉‘比夺冠更重要的是态度与坚韧’的运动精神。”张柏祥强调,“这不仅是一个训练场所,更是培养未来领袖的摇篮。”
多方赋能,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澄迈县旅文局局长唐甸丰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合作是澄迈县响应国家“深化体教融合”号召的关键举措。作为澄迈国际经贸洽谈会的重要成果,该项目不仅是实体工程的落地,更是澄迈优化营商环境、广纳天下英才的生动注脚。
澄迈县副县长柴淼指出,该项目是落实海南自贸港建设战略的重要举措。澄迈县政府将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包括赛事审批绿色通道、场馆运营保障等,助力项目成为海南体育产业的新引擎。
澄迈县教育局局长王洪则表示:“这个项目将为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提供示范案例。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在师资培养、课程创新等方面进行突破,让更多学生受益。”
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闫国华从国际化视角提出,将通过课程融合、师资建设与平台搭建,培养“既能在球场挥洒自如,又能在国际舞台自信从容”的复合型人才。
“这一项目充分发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海南外国语学校的国际化教育优势与林丹及专业体育资源的品牌优势,项目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探索体教融合的创新实践。”广州体育学院原副校长刘江南教授评价道。
据悉,“北外海附—林丹国际羽毛球中心”将于2026年正式开学。项目将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集聚全球优质资源,在培养国家体育后备人才的同时,带动海南文体旅游产业升级,进一步提升中国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