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东坡正青春:儋州乡村非遗研学游与青年“双向奔赴”

千年东坡正青春:儋州乡村非遗研学游与青年“双向奔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08 20: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0月7日至8日,“千年东坡正青春 非遗美食香七里”传统菜品烹饪技艺展示活动在海南儋州中和镇七里村举行。活动以沉浸式研学为载体,推动东坡文化与当代青年深度互动,打造了一场传统与青春对话的文化盛宴。

沉浸体验:青年共创激活非遗生命力

东坡肉不仅是一道名菜,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其起源与苏东坡在杭州疏浚西湖、修筑苏堤的惠民之举紧密相连。当地百姓赠肉致谢,苏东坡则创制红烧肉回馈民工,此肉因酥香味美、肥而不腻,遂得名“东坡肉”并流传至今。

北宋绍圣四年,苏东坡谪居儋州,将中原文化与东坡肉烹制技艺带入海南,至今已传承近千年。其制作方法在《猪肉颂》中有生动记述:“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儋州东坡肉在承袭古法基础上,发展出“慢火、少水、多酒”的独特工艺,从葱姜处理、猪肉焯水煎制,到加料烧制、隔水慢蒸,每一步都凝聚着对传统技艺的尊重。成菜块形方正,色泽红亮,入口香糯不腻,酒香浓郁,酥烂而不失其形。

活动首日,开放式烹饪区成为全场焦点。“中国烹饪大师”“儋州十大金牌厨师”陈生强现场演示东坡肉从选料到成品的全过程。详细讲解精选三层五花肉的标准、“三份酒、两份糖、一份水”的黄金配比以及文火慢炖三小时的火候秘诀。青年观众围聚灶台,不仅用手机记录,更亲手尝试调料配比,解锁这道北宋名菜的技艺密码。

在“人人都是美食家”品鉴环节,专程从五指山赶来的游客张海能品尝后赞叹:“以前只在书中读到东坡肉,今天亲口尝到,果然入口即化、肥而不腻!这种从文字到味蕾的体验,让我感觉与历史拉近了距离。”

“东坡肉不仅是美食,更是活态的文化基因。通过透明化展示,我们希望年轻人不仅学会一道菜,更能读懂其背后的匠心与东坡先生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陈生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看到年轻一代的热情参与,他对非遗技艺的传承充满信心艺术创作:定格非遗的鲜活瞬间

活动还设置了非遗实践场域,引导参与者将美食技艺转化为艺术灵感。在“非遗技艺场景美术写生”环节,青年画家与美术爱好者以画笔描绘灶台炊烟、专注的匠人与古村风貌,记录鲜活的生活场景。青年画家吴小姐分享:“这里的烟火气与人文气息交融,构成极美的画面。我的画笔不仅记录美食和美景,更在描绘流动的文化传承。”

同步开展的“青年摄影师非遗摄影研学交流”活动中,摄影爱好者用镜头捕捉大师颠勺的瞬间、观众品鉴的专注神情及七里村的岁月剪影。摄影爱好者汪胜舟感慨:“这次活动太棒了!我不仅记录了东坡肉的制作过程,还沉浸于七里村的独特氛围——优美的风光、村民的笑语、地道的美食与醇香的咖啡美酒。希望今后多举办此类文化体验活动。”

为鼓励创作,活动设立了优秀作品评选,入选者获赠手绘“东坡木屐”文创产品。每双木屐上的水墨画均独一无二,成为非遗与当代艺术碰撞的见证。美术爱好者崔椿萱在木屐上绘制了红梅与雨燕,她认为红梅的坚韧与雨燕的洒脱,正与东坡先生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相呼应。

文化传承:让东坡文化焕发新生

儋州市中和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羊锦佐介绍,东坡文化是中和镇乃至儋州市最独特宝贵的精神财富。苏东坡在文学、美食、医药等领域的探索,展现了博大精深的生活智慧与豁达人生态度。东坡肉等佳肴早已超越食物本身,成为承载其精神与文化的鲜活载体。举办此次活动,正是为了深度挖掘并活化利用这份珍贵遗产,让东坡文化通过美食、艺术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焕发青春活力。

儋州市文化馆非遗工作部主任、东坡文化学者陈有济表示,“传统菜品烹饪技艺(东坡肉烹制技艺)”,是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将东坡文化融入美食、艺术与生活场景,是激活这项非遗生命力的关键。本次活动以东坡肉烹制技艺展示为核心,结合咖啡、摄影、绘画青年喜闻乐见的潮流元素,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方式跨界融合。青年眼中闪烁的好奇与热情,是文化“正青春”的最佳证明,这种“非遗+ 美食+青春”的模式,有效拉近了非遗与青年的距离。下一步,还将持续举办此类活动,以期更好地推广东坡文化,并助力当地乡村非遗研学游发展。

儋州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通过美食品鉴、艺术创作与互动研学的深度融合,成功将东坡肉烹制技艺从非遗名录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共创的文化体验,为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提供了“儋州样本”。未来,儋州将持续以“青年共创”为引擎,吸引年轻力量深度参与文旅融合,让千年东坡文化在青春创意中焕发新生,为儋州建设海南西部文化旅游中心注入持久文化动能。

据悉,活动期间还同步展销了儋州雅星镇红宝石柚子、绿橙以及五指山猫屎咖啡等特色农副产品。

本次活动由儋州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指导,儋州市文化馆、儋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儋州市中和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协办。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