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美兰:龙舟竞渡激活水岸经济,文化赋能书写发展新篇

海口美兰:龙舟竞渡激活水岸经济,文化赋能书写发展新篇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21 15: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金秋时节,海口美兰区新埠岛星海湾广场水域波光粼粼。随着最后一艘龙舟冲过终点线,2025美兰渔村龙舟赛第二场月赛落下帷幕,陵水永升贸易龙舟队斩获冠军,陵水黎安龙舟队、陵水县黎安镇村公龙舟队分获亚季军。自8月2日启幕以来,这场持续近两个月的水上赛事已临近阶段性尾声,随着10月18日总决赛日渐逼近,横沟河上的每一次奋楫争先,都在书写美兰区以龙舟为媒、激活文化活力与水岸经济的生动答卷。

文化赋能:从竞技赛事到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

“比赛中,大家跟着鼓点节奏奋力划桨,岸边观众不停呐喊助威,虽然疲惫,但全程充满快乐与成就感。”来自椰岛浪浪龙舟队的英国队员Suki感慨道。美兰渔村龙舟赛自开赛以来,秉持“低门槛、高参与”理念,打破传统赛事局限,吸引了渔家子弟、企业职工、高校学子、国际友人等各界人士组队参赛。据统计,截至本次月赛,赛事已吸引省内各市县及海口本地区共29支队伍、780人参与。赛场上,队员们在鼓手引领下整齐划一、奋勇争先;赛场外,“美兰好品”市集、特色村宴等配套活动同步开展,让观众在观赛之余沉浸式体验渔家文化魅力。

“我们陵水县组织多支队伍报名参赛,在比赛的同时还能增加交流,共同提升海南龙舟运动水平,希望主办方多多举办此类活动。”陵水黎安龙舟队领导王安旭介绍道。

从首场比赛的6支队伍,到后续参赛规模不断扩大,龙舟赛已从单纯的体育竞技演变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参与者因龙舟结缘,在200米直道竞速中,既体验竞技快乐,也传承着“同舟共济、奋楫争先”的精神,让龙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龙舟文化对我们而言,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城市精神的生动体现。”海口市美兰区旅文局党组书记刘芳宇表示,“我们不仅要守护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其代代相传,更要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让龙舟精神融入城市血脉,成为推动美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

经济激活:赛事引流,星海湾广场人气商机双丰收

龙舟赛的火热举办,不仅为市民奉上精彩视觉盛宴,更让新埠岛星海湾广场及周边酒店、餐饮焕发新生,实现人气与商机双赢。“龙舟赛开赛前,部分铺面空置,人流较为稀疏。”新埠岛星海湾市场总监胡迪回忆道。赛事开幕后,精彩比赛吸引大量人流,政府职能部门还组织文艺活动、互动游戏及市集等。整个商圈店家忙得不亦乐乎,多间铺面因赛事出租,招商情况持续向好。

“原来只有端午节才有龙舟看,现在每周都能在家门口看龙舟,真是太棒了。看完比赛还可以品尝海鲜宴,打卡抽奖。“瞧,这是刚抽到的星海湾漫咖啡代金卷等优惠券。”市民邱运天一边展示一边笑道。

如今每逢比赛日,星海湾广场及周边区域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积极打造“看龙舟、品海鲜、游美兰、享服务”的文化活动品牌。据胡迪介绍,自赛事举办以来,广场餐饮商家营业额普遍提升80%,直接拉高餐饮消费峰值,星海湾广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随之大幅提升。

除餐饮外,广场周边零售、文创、特色农产品等业态同样受益。“美兰好品”市集中,渔家特产、手工艺品备受游客青睐,不少市民游客看完龙舟赛后,顺道逛市集、买特产,形成“看龙舟、品美食、逛市集”的全新休闲模式。龙舟赛不仅带来旺盛人气,更有效拉动区域消费,形成“赛事引流、经济受益”的良性循环,让水岸经济焕发勃勃生机。

体育展望:水域优势获关注,水上运动乐园提上日程

美兰渔村龙舟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激活了当下的人气与消费,更让星海湾广场周边水域的优质资源被众多体育团队发掘。“关注到龙舟赛后,发现星海湾水域水质优良、水流平稳,且周边交通便利、配套完善,非常适合开展各类水上运动。”近日前来考察的水上运动项目负责人表示。

目前,多家体育机构已与美兰区相关部门对接,计划以龙舟赛为契机,依托星海湾广场水域资源,打造集竞技训练、大众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水上运动基地。未来,这里不仅将成为专业龙舟、皮划艇等队伍的训练基地,还将开设全民水上运动体验项目,让更多人感受水上运动乐趣。这一规划将实现“以赛兴业、以业促发展”的长远目标,为美兰区体育产业发展开辟新赛道。

随着常规赛步入尾声,各支队伍正厉兵秣马备战10月18日的总决赛。这场持续近三个月的龙舟盛宴,是美兰区以赛事为纽带,串联文化、经济与体育产业的生动实践。未来,星海湾广场或将凭借水上运动乐园的打造,成为美兰区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新名片,让龙舟精神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持续闪耀。

美兰渔村龙舟赛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事,更是对“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精神的生动实践。美兰区以持续赛事引流聚气,激活消费市场,为城乡融合提供了鲜活的“水岸样板”。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 王聘钊、林海明)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