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上午,2025年首个海口市“全国科普月”启动仪式暨第二届海口市中小学科技节在海南省博物馆举行。作为新修订的《科普法》首次以法律形式将每年九月设定为全国科普月后的标志性活动,此次活动以“科普潮涌自贸港,创新驱动向未来”为主题,通过多维联动、全民参与模式展现海口科普教育领域突破性成果,现场1万余名市民与线上 50余万人次共同见证活动启幕。
启动仪式现场亮点纷呈: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冯瑶同学作为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科协主席奖获得者,分享了科技探索心得,激励青少年勇攀科学高峰;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学生以科普剧《细胞星球》生动诠释生命科学奥秘,通过科普表演与科学的跨界融合激发青少年探索热情;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学生带来的《屠呦呦——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主题演讲,以沉浸式演绎展现科学家精神,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活动现场设置了五大展区,一个体验区,涵盖AI魔法学院原创课程演示、海南本土黎族传统乐器科普的融合体验、古籍及修复工具展陈、海口市22所科学实验校展示学生科技作品、竞赛获奖成果及教具模型等几十项科普互动体验活动,实现政府部门+高校+科普教育基地+科学实验校的多维联动,让科技变得触手可及,彰显海口科普特色。市民现场体验了人工增雨作业车、元想科普课堂等科技项目,科学实验秀通过趣味演示彰显科技魅力,机器人互动表演更是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海口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李小云表示,在全国科普月期间,还将大力开展系列科普活动: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宣讲、第二届海口市中小学科技节、科普零距离进乡村学校、椰城少年科普研学之旅、科技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班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有效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据海口市教育局副局长李雄伟介绍,海口建立了市、区、校三级联动的科学教育管理体系,聘任295名科学副校长,其中包括3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位航天专家,让顶尖智慧走进校园;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开发30余门校本课程,建成8681间学科功能教室、建成22所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先行先试。海口先后有1万余名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摘得佳绩,这些成果印证了海口科学教育在培育“科学家潜质青少年”道路上的厚积薄发。
作为海南自贸港核心引领区,海口市正以科普月为契机,不断探索和创新科普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科普新格局,通过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推动形成人人科普、科普人人的社会风尚,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培育创新人才注入新动能,为自贸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文化支撑。
本次活动由海口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海口市科学技术协会、海口市教育局主办,海口市融媒体中心承办,海南省博物馆大力支持。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