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历史,我们需要发现历史。”近日,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海南省外文海南文献与舆情研究中心主任金山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近20年来,他坚持跨国搜集日军侵琼罪证,累计获取3000多万字文字资料及大量一手影像、档案,只为让后人清晰了解那段苦难与不屈的历史,让琼崖抗战记忆融入民族史与全球史叙事。
跨国寻史:从“偶然”到“坚守”,开启廿载证史之路
2005年,金山教授入职海南大学,此前专注日本企业文化与民族问题研究的他,发现海南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史料相对匮乏,遂决心以自身专业为海南史学研究出力。2006年,他开启首次赴日寻史之旅,自此踏上长达近20年的日军侵琼史料跨国搜集征程。
依据日本档案解密规定,密封50年的秘密档案可对外国人开放,金山教授借此发掘出诸多关键史料。其中,原保密级别为“极密”的《海南岛三省联络会议决议事项抄录》尤为珍贵,这份档案记录了日本外务省、海军省、陆军省(日本“省”相当于中国“部”)在海南岛的最高统治决策,涵盖财务、宣传、劳务、警察、教育、文化等领域,是日占时期殖民统治的核心政策文件。
档案中关于教育文化的内容明确记载:“要教导海南岛岛民仰尊帝国为东亚盟主,让岛民尽早掌握、理解日语,使其通过日语了解日本、日本人以及日本文化,进而领会东亚共荣之理念,力求使日语进一步发展成为东亚的共同语,以实现东亚人的精神统一。”
金山教授指出,这份档案清晰证明,日军侵占海南岛是其国家战略的关键步骤,也是其殖民统治模式的深度试验。此后,他将该档案翻译整理,出版《日军侵琼内幕揭秘》一书,让更多人知晓日军侵琼的历史真相。
史料为证:影像与档案还原日军侵琼野心与暴行
1939年2月10日,日军占领海南岛,开启长达六年半的殖民统治。金山教授通过两组珍贵照片,揭露日军的掠夺与压迫:一张照片中,两名黎族妇女赤脚弓背,攥着粗木棍吃力抬着被藤条捆缚的猪,既体现日军对海南资源的系统性掠夺,也反映当时劳力匮乏至妇女被迫充当劳工的困境;另一张首次公开的照片里,一名朝鲜劳工站在日本人中间,印证日军在琼征用劳动力来源复杂——不仅有海南本地汉黎群众、从上海、香港、山东等地强征的劳工,还有英国、澳大利亚战俘及朝鲜劳工,“很多劳工骨瘦如柴,境遇悲惨”。
据金山教授介绍,作为贫铁国的日本,对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的优质铁矿资源觊觎已久,这是其侵琼的重要动因。为此,日军推行“四位一体”工程,开矿、建八所港、修铁路、建水电站,同时吸引三井、三友、住友、丰田等日本大型企业进入海南,深度参与资源掠夺与经济控制。
铭记与传承:赓续历史记忆,助力抗战史研究
在揭露日军暴行的同时,金山教授也着重强调海南人民的英勇抗争,特别提及“云龙改编”的重要意义——1938年12月,琼崖红军游击队在琼山县云龙墟举行改编暨誓师抗日大会,为琼崖抗战奠定组织基础,标志着琼崖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彰显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关头的主导作用与大局意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金山教授手中仍有大量待整理、公开的历史资料。他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学术研究,不断发掘更多“沉寂的历史”,向大众讲述琼崖抗战故事,让这段历史成为警示未来、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傅人意、陈思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