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由日本国际经济交流财团(JEF)、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CIRD)、韩国东亚财团(EAF)主办,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特别支持的第十二届中日韩合作对话在日本东京召开。此次对话以“在共同经济挑战下深化中日韩合作”为主题,三国学者围绕加强以规则为基础的东亚自由贸易、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领域的中日韩合作、旅游振兴中的中日韩合作机遇等共同关注开展交流对话。
在开幕式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教授发表“中日韩自贸协定:共同挑战下的最大选项”的致辞演讲。迟福林教授指出,中日韩自贸协定是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最大选项,是推动RCEP区域合作的最大选项,是适应现实需求的最大选项。关键是立足RCEP、用好RCEP,在RCEP框架下尽快达成中日韩自贸协定。迟福林教授建议,尽快达成高于RCEP的中日韩自贸安排,加快推进三国市场的相互开放,加强三国间工作机制安排,建议年内召开中日韩政府领导人峰会,充分发挥三国智库作用。
日本国际经济交流财团主席丰田正和指出,当前全球呈现出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中日韩深化合作越发重要,三国有望推动亚洲增长并引领全球发展。韩国东亚财团主席金星焕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比以往更加复杂且难以预测的挑战。中日韩三国从东亚区域层面努力强化规则基础上的自由贸易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指出,当前世界正面临冷战结束以来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中日韩三国必须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充满挑战的全球贸易环境。需要升级和推进RCEP,加快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
日本经济产业省通商政策局审议官田中一成指出,当前,世界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动浪潮。尤为重要的是中日韩三国加强沟通交流,分享对当前形势的看法,开展深入分析,共同探讨可行的务实行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郭强指出,三国需要加强区域及多边框架下的合作,尽快恢复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不断充实丰富三国各领域务实合作内涵,广泛拓展“中日韩+X”模式。韩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郑京禄指出,世界对中日韩三国在解决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寄予厚望,推动RCEP将有助于巩固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秩序。日本庆应大学名誉教授吉野直行建议,中日韩三国应携手合作,在数据测量、政策设计和制度创新上共同探索,建立一个更加透明、高效且可执行的区域减排机制。
会议第一环节围绕“加强以规则为基础的东亚自由贸易:美国政策的影响”开展讨论。日本国际经济交流财团专务理事原岗直幸主持该环节。
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国际事务局局长森田清隆指出,RCEP在强化供应链韧性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为进一步发挥RCEP的作用,应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步伐。韩国中央大学特聘教授安忠荣指出,在“特朗普回合”与碎片化冲击下,东亚应当维护WTO核心原则,需要强化现有区域合作架构,中日韩三国需要增强RCEP、CPTPP两大FTA协调;应重启中日韩FTA谈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指出,区域经济活力的来源主要是供应链,以规则为基础的RCEP进展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当前,特朗普的单边做法分裂了东亚区域一体化框架,RCEP成员被迫接受不同的规则,并严重冲击RCEP原产地规则。为此,需要捍卫由东亚国家制定的规则,特别是RCEP原产地规则;需要尽早发出东亚经济合作倡议和承诺。
日本长崎大学副教授平见健太指出,在中长期层面,有必要推动RCEP规则升级、扩大成员国范围,加快中日韩FTA谈判;在短期层面,可以在贸易救济措施等方面加强合作。如果中日韩三国能在这方面加强协调,将是应对共同挑战的有效举措。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郑衡坤指出,东亚若能构建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合作机制,不仅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获得制度性地位,还能在未来维持一定的主导权。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赵晋平指出,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对中日韩区域合作带来比较大的影响。中日韩是美国关税政策的受害方,同时不要再做加害法,在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伤害之后,不要把贸易保护主义再加害给其他经济体。
会议第二环节围绕“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领域的中日韩合作”开展讨论。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郭延军主持该环节。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主任土井直子指出,无论是推动化石燃料向非化石能源转型、提高利用效率,还是在需求侧实现高效化,三国合作潜力非常大。《气候科技时代》《能源商业》作者文承熙建议,从欧美主导的法规转向中日韩集团主导的政策,构建成长与领导力的联盟,积极实施气候融资和绿色融资,建立三国碳市场。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国际3E研究院院长周玮生建议打造东亚低碳共同体,推进中日韩友好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多方面的交流合作,推进中日韩零碳校园联盟建设,加强三国社会和文化的联结。
日本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所系统分析研究组高级研究员长岛美由纪指出,碳排放交易体系、亚洲的自愿性碳市场,以及能源技术合作,这三大支柱是相互高度依赖的。NH-Amundi资产管理公司ESG研究团队负责人崔勇焕指出,未来中日韩需要在自愿碳市场、碳信用验证、高质量减排技术开发等方面加强合作,分享最佳实践,共同推动区域碳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匡贤明指出,中日韩能源合作需求与空间巨大,需要加快形成有效的合作模式;RCEP区域能源供给与能源转型的互补性不断增强,同时仍需充分利用RCEP条款;要以能源合作为切入口,中日韩携手推进RCEP升级。
会议第三环节以“旅游振兴中的中日韩合作机遇”为主题,开展三国青年的对话。韩国国立外交院荣誉教授金泰焕主持该单元。
东洋大学研究生院国际观光学硕士项目学生滨崎美穗指出,推进中日韩旅游合作,一是改善旅游地的交通可达性,解决交通可达性问题;二是优化周游线路;三是缩短心理距离。东亚基金会Global Asia项目研究员姜敏宰建议,要充分利用旅游类视频增进三国民间交流。比如,三国国家旅游局与地方政府共同为创作者提供当地采访与体验的配对服务;支持多语言字幕制作。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执行院长郭达建议,把构建“中日韩旅游经济合作圈”作为中日韩自贸谈判的突破口。推动政策协同,加快市场监管标准对接、人才资格互认、服务产品设计与销售合作等,充分发挥青年作用。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