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塞拉利昂籍货轮“海洋之星168”号静静停泊在马村港锚地。边检民警登轮实施“送检上船”,仅用不到1小时就办完全部出境手续。相比以往在锚地等待4小时、花费2万多元的传统流程,这一创新举措显著提升通关效率,成为海南自贸港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有力体现。
支撑这一变化的是马村边检站历经两年探索形成的“六圈共治”闭环管理模式。该模式以“安全优先、服务跟进、协作联动”为理念,将风险管控、数据治理、通关服务与多元共治融为一体,致力实现船舶“无感通关”与口岸“闭环管理”。
在勤务组织“内三圈”方面,马村边检站构建起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情报圈”依托大数据分析模型,实时比对船舶轨迹与船员信息,2025年上半年筛查人员2600人次、船舶170艘次,高效处置多起警情。“录入圈”实行“四级录入复核”机制,确保“人、船、货”信息零差错,并通过“海易办”平台实时同步数据。“巡查圈”引入AR眼镜、无人机、机器狗和水下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实现“海、陆、空、水”立体监控,在一次危化品泄漏演练中仅12分钟即完成人员疏散。
在联管协作“外三圈”方面,马村边检站通过“涉海圈”实现边检、海关、海事信息互通,依托“单一窗口”共享数据,“联合登临”将3次3小时检查压缩为1次1小时,大幅降低企业成本。“业主圈”与码头企业签署协管协议,将梯口监护等纳入企业职责,2025年以来违规登轮事件下降90%。“船管圈”上线许可到期云平台,提前3天短信提醒,线上5分钟续办,结合“送检上船”等措施,全年累计减少服务对象跑动约2000人次。
马村边检站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驻守南海国门一线的移民管理机关,马村边检站坚持以“科技赋能、服务升温、协作聚力”为导向,推动“六圈共治”闭环管理与海南自贸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政策有效衔接,持续拓展“无感通关、闭环管理”新实践,助力构建更加开放、安全、高效的自贸港海港治理体系。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 郑子亮、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