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驻守南海的官兵们经过数十年艰苦奋斗,将座座岛礁从白茫茫的“海上戈壁”变成了绿意满眼的家园,人与自然在此和谐共生。
扎根:以绿为墨绘新卷
“在岛礁种树比登天还难。”驻守南沙20余载的二级军士长胡冬冬感慨道。面对珊瑚礁坚硬、土壤盐碱化、淡水匮乏等难题,官兵们创新用木麻黄筑防风屏障,在背风处开垦菜地、试种苗木。他们从家乡带来种子和泥土,反复试验改良土质,终使“四防”菜地瓜果满园。中士杜传义服役8年,临别时在“老兵林”种下木麻黄,撒入故乡泥土:“等战友说起这棵树,就知道我曾在这儿守过。”如今,中建岛官兵接力种下59种4000余棵树;华阳礁植被覆盖率超90%;美济礁湿地公园、诺丽果园见证固砂覆绿成果。
建设:科技赋能生态治理
“老一辈官兵怎么把岛礁交给咱们,咱们就要更好传接后来战友!”南海官兵秉持绿色理念,让科技创新成为生态治理新引擎。在美济礁,中士孙浩天将餐厨垃圾通过生物处理设备转化为肥沃有机肥,滋养“四防”菜地中顶花摇曳的黄瓜,并改良了贫瘠的珊瑚砂土质。与此同时,渚碧礁海洋环境监测站内,一级上士谢江河正通过LED屏实时监控——这套“千里眼”系统曾助化解长棘海星侵袭珊瑚的生态危机。如今,滴灌等系统构建的生态监测网络,支撑起岛礁自循环的综合治理格局。
守护:情系碧海万物共生
东岛张强与战友十年如一日守护白腹鲣鸟,恪守“三不”原则,台风天救助雏鸟,军医谈伟峰悉心救治伤鸟助其重返蓝天;金银岛战士自制鸟巢吸引绣眼、北鹡鸰栖息;渚碧礁李昕宇记录到湿地白鹭从2对增至10余对,其“飞鸟集”定格40余种鸟类,印证生态向好;一级上士邢伟杰深夜解救被渔网所困海龟并清理藤壶,繁殖季官兵更化身“护卵小组”,标记巢穴、严防天敌,守望小海龟平安入海。
从首株椰子成活到万千生灵栖居,南海卫士以生命守护碧海,让戈壁终成绿洲,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 郑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