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苗非遗“出海”路径探寻:让传统技艺跨越山海“会说话”

海南黎苗非遗“出海”路径探寻:让传统技艺跨越山海“会说话”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24 16: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如何让黎苗非遗技艺跨越山海,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海南大学“寻迹解码”团队于7月9日至10日赴湖南省凤凰县,走访四位黎苗族非遗传承人,从一线实践中探寻传统技艺“走出去”的破题之道。

龙玉门:图案即语言,非遗需要被“听懂”

“外国人总问我,这些花纹藏着什么故事?”苗族花带湖南省级传承人龙玉门的话,道出了非遗国际传播的核心命题。在她手中,一根五彩花带不仅是服饰配件,更是承载族群记忆的“密码本”——图腾纹样记录着迁徙史,几何图案暗含着生活智慧。

数十年间,龙玉门带着花带技艺走过多个国际展演场。她发现,小型手工艺品更易敲开海外市场,但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图案背后的文化叙事。“不能只展示怎么织,更要讲清为什么织。”这位传承人朴素的感悟,直指非遗出海的关键:建立可被理解的文化表达机制。

(团队成员与龙玉门老师合影)

王曜:非遗出海的最大障碍是“传播者的缺位”

“苗族蜡染已有2700多年历史,秦汉时已相当盛行。”王曜老师作为国家级非遗“苗族蜡染技艺”的州级传承人,对这一古老技艺的文化体系如数家珍。他介绍道:苗族蜡染不仅图案美观,其本质上是对民族信仰与价值观的视觉化表达。
“石榴花代表多子多福、民族团结,蝴蝶图腾是生殖崇拜的象征。”王曜强调,蜡染中储存着“有根有魂”的族群文化。他详细介绍了蜡染工艺的十六道工序,包括起稿、点蜡、染色、脱蜡、晾晒等,既繁复又极具技艺美感。
但谈及非遗“走出去”的现实情况,他语气略显无奈:“和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很少,外国游客来看得不多。我们自己也缺乏专业的传播渠道与平台,很多人联系我,最后反馈的却非常有限。”
他坦言,自己希望将蜡染文化传播出去,“但现在看,这个愿望离现实还有不小的距离。”

(团队成员访谈王曜老师)

姚六菊:从“保护传承人”到“保护生态系统”

姚六菊老师是凤凰本地著名的蜡染非遗传承人,亦是“蜡的世界”公司创办人。在她看来,非遗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靠个人技艺支撑,更需要产业思维与系统设计。
自2003年从公务员岗位转型创业以来,姚六菊先后完成品牌注册、企业化运营、乡村振兴项目、板蓝根种植基地建设等一系列产业链布局。“没有变现的一切,都是空谈。”她直言。
她指出,相较于贵州传统图案,湘西蜡染在图案设计上更贴近日常生活——如梅兰竹菊等意象更易被现代消费者接受。公司吸纳留守妇女参与生产,并建立研学基地,面向中小学生普及蜡染工艺。

姚六菊坦言:“海外我们还在初期准备阶段,不太清楚外国人想要什么。”但她已通过海外抖音平台积累13.8万粉丝,也在积极学习英语,为后续“出海”打基础。“学生可以成为文化桥梁,帮助我们接触海外客户。只要有样品,有订单,就能打开一扇窗。”

(团队成员访谈姚六菊老师)

麻利明:技艺千锤百炼,渠道仍待打通

作为国家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麻利明是德榜村银匠家族的第七代传人。在他的工作间,“千锤百炼”的锻制声响彻不停,映照着一门古老技艺的坚守。

他表示,整个德榜村几乎户户皆银匠,形成传习所和教学体系。他本人已有5至6位徒弟,并秉持“爱好就免费教”的原则,打破传统“拜师收费”“传男不传女”的限制。

面对“非遗出海”的问题,麻老师坦言:“我们也很想传播出去,但没渠道,接触不到外国人。”尽管曾参与中非经济贸易博览会,但由于材料习惯不同(非洲多用白铜),产品难以打开市场。
“现在台湾、港澳的消费能力好,但我们没有稳定对接渠道。”他认为,非遗产品出海不仅是产品问题,更是系统性的传播与供需对接难题。

(团队成员与麻利明老师合影)

文化走出去,不能靠“单打独斗”

调研显示,黎苗非遗出海正面临“三重门”:懂文化、通外语、晓市场的复合型人才稀缺;海外渠道分散,展会信息不对称;文化语义转译不足,技艺易“被看见”却难“被理解”。

在全球化语境下,非遗传播不再仅是工艺展示,更是文化输出的一环。要推动黎苗文化“走出去”,需构建包括内容转译、产品转化、渠道搭建、平台运营在内的综合传播体系。海南大学“寻迹解码”调研团将结合调研成果,继续围绕“黎苗非遗文化国际传播路径”开展进一步研究,力图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提供青年视角的理论探索与现实建议。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