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无墙儿童艺术节”筹备中,延续艺术与成长的交融

第四届“无墙儿童艺术节”筹备中,延续艺术与成长的交融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21 14: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无墙幼儿园”发起人唐浩多告诉记者,第四届“无墙儿童艺术节”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这一旨在为儿童提供艺术展示与交流平台的盛会,自创办以来,已成为连接儿童、艺术家与社会各界的独特桥梁。

回溯过往,2024年8月23日,第三届“无墙儿童艺术节”在海口市滨濂新村开幕。该届艺术节由策展人周琰和“无墙幼儿园”发起人唐浩多共同发起,以“一起来耍来游戏”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艺术家齐聚。在为期5天的活动里,艺术家与孩子们携手,共同策划并开展了近50场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如此,艺术节还与重庆、深圳、多伦多和伦敦等城市实现联动,让艺术的影响力跨越地域界限,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延续和回响。

(第三届“无墙儿童艺术节”合影)

转眼间,第三届儿童艺术节已经过去了八个多月。值此第四届“无墙儿童艺术节”筹备之际,“我们再次发起筹款的动议,希望得到大家更多的支持。”唐浩多表示,“也面向大家发出创作邀请。”

据悉,“无墙儿童艺术节”的运作前期主要依靠唐浩多个人的投入,后期依赖社会公众的持续捐赠。他坦言,“‘无墙’虽出身草根,但正因如此,它拥有更强的社会性和公益性。这种草根、野生、边缘和流变的特质,反而为其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与活力。”

在“无墙幼儿园”,人员流动成为一种常态。据了解,自项目发起以来,已有超过100名来自滨濂新村的孩子与“无墙幼儿园”建立了长期联系。同时,也有超20名孩子随家庭迁移和政策影响,而流动到其他社区或城市。唐浩多表示,孩子们在流动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他们从一个边缘走向另一个边缘,却难以跨越阶层的隔墙。而艺术节的举办,正是希望挖掘和呈现孩子们在流动中的主体性与韧性,关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感知与生存智慧。

(滨濂新村儿童小亮和艺术家菜菜的合影)

除了人员流动,滨濂新村的空间也处于流变状态。社区内铺面频繁开张、关闭和更换店主,导致艺术节的活动空间不断变化。每年活动,除伴伴杂货铺外,大多场地不固定,这种空间的不确定性,也成为艺术节的一大特色。

“社区不是单向的服务者,不是封闭的地理概念,也不是家庭养育的‘补丁’;也许可以是一个与家庭并列、彼此托举的育人系统,是情感关系的网络。“唐浩多说。

(借用空闲的铺面开展“镜像文字”工作坊)

本届艺术节确定了三大主题,分别是“流动的家庭”“我们生活的社区”以及“缝隙中的自然”。

唐浩多介绍道,当下城中村空间缩小,儿童活动场所和自然在城市中处境相似。在滨濂社区,孩子们活动空间逼仄,自然元素稀缺。围绕这一现象,艺术节希望通过艺术行动,打开孩子们对自然空间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行动中明确享有自然、爱护自然和回应自然的权利与责任。

“无墙幼儿园”已走过7年历程,期间发生了许多动人故事。唐浩多表示,在新一届儿童艺术节开幕之际,他们依然坚信,流动的生命具有坚韧力量,持续的陪伴与创造,将在孩子们心中筑起爱的堤岸,让希望不断汇聚、生长。

目前,第四届“无墙儿童艺术节”已启动筹款动议,有意者可以通过资金捐赠、衍生品购买支持、为艺术家提供住宿等方式,支持和参与到艺术节的共创过程中来。同时艺术节面向社会发出创作邀请,期待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共同为孩子们打造一场艺术盛宴,助力他们在艺术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 周芃)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