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记者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南繁学院吴友根教授团队在植物抗逆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揭示了谷胱甘肽缓解广藿香镉胁迫的三重机制,为镉污染地区的药用植物栽培提供了理论支持。相关成果近日在顶级期刊《危险材料杂志》上发布。
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镉的积累会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广藿香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在其叶片中提取的挥发油在香料和医药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吴友根介绍说,镉污染会明显抑制广藿香生长,降低其产量和品质。而谷胱甘肽作为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能够缓解重金属胁迫,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团队以广藿香幼苗为试材,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叶片气孔结构,对比后发现,谷胱甘肽能够改善因镉胁迫导致的气孔关闭情况,有效缓解镉胁迫对植物生长的抑制。同时,谷胱甘肽能够增强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减轻植物的氧化损伤。
实验结果表明,谷胱甘肽通过光合色素调控、抗氧化系统激活以及代谢通路调控的路径提升植物抗逆性,缓解广藿香的镉胁迫,从而保障药材安全性和品质。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 廖丹丹、杨梦娜、王一钦、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