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海南省乐东监狱会见室副主任、二级警长莫兰强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的种子”。这位38岁的“最美退役军人”用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延续了他18年如一日的公益坚守。
不变的军人本色
莫兰强2009年大学毕业后应征入伍,成为驻香港部队一员。在部队期间,他因表现优异荣获“优秀士兵”“军事训练尖子”“全优兵”等称号。2011年退役后,2012年他通过公务员考试,从驻港军人转变为人民警察,始终秉持服务人民的初心。2023年,他被评为海南省“最美退役军人”,获得2022-2023年度国家无偿献血奖金奖。
莫兰强的公益之路始于2007年。18年来,他坚持无偿献血和捐献血小板,累计献血量达14370毫升、其中血小板69个单位。2023年7月,他在一次献血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当即登记成为志愿者。此次捐献,他毫不犹豫:“能挽救一条生命是我的荣幸。”
接到海南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他二话不说,同意捐献。“受党和部队培养多年,一直就有牺牲奉献精神。”莫兰强说。经过几天注射动员剂,4月11日上午,莫兰强来到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海南省第216例、全国1982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薪火相传的温情
作为东方市三家镇酸梅村走出的农村娃,莫兰强始终心怀感恩:“我是农村娃,根在农村,从小到大,村里的老人没少照顾我。我现在长大了,他们也老了。如果他们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助,我一定要尽力帮忙。”
2019年10月,回家探亲的莫兰强发现,村里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孤寡老人。
“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他们越来越少跟人交流,会很孤独,这让我于心不忍。”莫兰强决定,从那时起,他每月拿出部分工资,购买米油、洗衣粉等生活用品送到孤寡老人家中,送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有人说他傻,莫兰强却说:“工资够用就好了。老人家没有劳动能力。我拿出一部分钱帮助他们,哪怕只是让他们吃好一点,穿好一些,都会让我觉得有意义。”
莫兰强这样说,也是这样坚持的。多年来,莫兰强帮助看望孤寡老人100余人次,还自掏腰包2.6万余元购买生活用品、常用药品等送给老人。此外,每次回家探亲,他会陪孤寡老人聊聊天,帮他们晒被子、洗衣物。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2022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起,莫兰强坚持每月捐款51元,用以支持困境儿童健康成长。同事曾贵称赞:“他做好事从不张扬,但善行早已传遍乡里。”
同事心中的“活雷锋”
在乐东监狱,莫兰强被同事们亲切称为“老莫”,谐音“劳模”。一监区民警张宗锴感慨:“他默默奉献的精神感染着每个人。他是我们身边的榜样。”
2019年7月,莫兰强偶然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同村年轻人阿亮通过“水滴筹”给其父亲筹癌症晚期化疗的医药费。莫兰强立刻捐款。
“我很乐意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急需帮助的人。”莫兰强说,谁家都有困难的时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难关一定会过去的。
从那以后的6年来,他通过网络募捐平台先后帮助500多名求助者,累计捐款2万多元。
从热血军营到扎根警营,从无偿献血到造血干细胞捐献,从敬老助老到扶危济困,莫兰强用18年的坚持书写了一名退役军人、人民警察的大爱担当,让平凡的人生闪耀着不平凡的光芒。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 陶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