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卫星超级工厂将于2025年6月下线首颗试验卫星

海南卫星超级工厂将于2025年6月下线首颗试验卫星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2024-12-04 10:3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2月2日,以“因地制宜筑优势 开放合作谋发展”为主题的2024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在海南文昌开幕,文昌市委副书记、市长、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局长刘冲在论坛上透露,位于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卫星超级工厂及星箭产业园配套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该超级工厂预计于2025年6月下线首颗试验卫星。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商业航天发展,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度提出打造商业航天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商业航天,明确积极打造商业航天等新增长引擎。国家各部委高位推动、鼓励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了海南极大支持。海南省委、省政府统筹谋划、系统调度商业航天发展,提出举全省之力加快推进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坚持“以场带产”,加快培育“3+1+N”产业体系(即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航天旅游和航天+教育、科研、金融、贸易、育种、康养等产业),打造集发射、研发制造、旅游、国际交流于一体的文昌国际航天城。

刘冲介绍说,文昌国际航天城作为航天强国战略承载地、商业航天产业先行区,当前正积极抢抓商业航天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以场带产、产城融合,深入推进商业航天产业体系构建,全力打造“一城两区一港”,即文昌国际航天城、商业航天先行示范区、航天新经济样板区和国际一流商业航天港。

文昌国际航天城对标美国奥兰多,对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规划进行了合理优化,形成了以“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和“高新区、发射区、旅游区”协同的发展布局。在产业规划上,主要发挥海南自贸港区位、政策优势,“两场三链”的核心优势,按照“种发射之树、聚全球之需、育产业之势、结数据之果”的发展逻辑,培育壮大具有海南特色的商业航天新质生产力,打造“一城两区一港”。在空间规划上,布局“航天总装发射区”“航天创新服务区”“航天研发制造区”三大产业片区,占地1.5万亩,形成“以文昌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核心区、向全省辐射”的空间格局。

目前,国家航天局、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深空探测实验室等一批航天龙头合作项目已在文昌国际航天城实质性落地。卫星超级工厂预计明年3月竣工,6月下线首颗试验卫星,形成年1000颗卫星批产能力;未来还将推动卫星供应商落地,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航天旅游方面,文昌国际航天城与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博物馆,联合推动中国航天博物馆海南馆建设前期工作;与中旅集团联合推动航天科普中心改造升级,预计春节前开馆,探索推动航天旅游“主题公园+工业旅游+酒店住宿开发”模式。建设集航天、椰林、滨海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旅游区,打造“众星拱辰”的世界级航天海岸。

刘冲表示,下一步文昌将全力支持和保障1、2号工位形成常态化发射能力,同时加快推动商业发射场3、4号工位,海上回收平台、配套港口建设,确保重型运载火箭明年在航天城落地。力争明年底实现可重复火箭发射。加快建设卫星超级工厂,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卫星批产需求,2025年实现卫星“出厂即发射”。积极打造“一平台一特区一星座”的“三个一工程”,推动国际卫星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卫星数据保税区,构建面向全球的商业卫星虚拟星座,推动卫星产业生态加速形成。

与此同时,文昌还将统筹各方资源,推进航天主题乐园、航天博物馆海南馆落地,联合央企争取流浪地球、三体等航天领域大“IP”版权。探索更多空间应用场景,谋划亚轨道旅行、空间育种、航天康养等新业态,以市场化的手段推动一批航天技术成果转化,打造航天新经济样板区。依托海南卫星数据与应用研究中心,推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装置落户海南;依托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推进文昌区域航空遥感飞机平台建设。创新国际合作模式与路径,将航天城建设为国内卫星企业走向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