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求‘白盒’交付!”这是某海外芯片订单提出的严苛要求。近日,一则关于“白盒”交付的海外芯片订单引发了广泛关注。国内企业通过公证服务方案,对芯片设计过程进行全链动态数字存证,成功破解了企业“走出去”信用不足的难题。这一案例在9月28日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的高质量公证服务”座谈会上,引发了与会人员的深思和热议。
公证服务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自2013年以来,全国已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港),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平台。公证机构在涉外服务中的创新实践,尽管面临社会认知度低、发展慢、改革力度不足等挑战,但其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座谈会探讨公证服务新路径
凤凰公证研究院与三亚智库联合举办的座谈会,汇聚了50多名国际贸易、国际私法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专业人士、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和自贸区公证机构代表,深入探讨公证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定位和发展路径。
中国公证协会副会长郭庆良指出,制度型开放是高质量公证服务的关键,发掘与创新是其基本路径,理论成果转化和扩大宣传则是普惠可及的关键。海南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王汉梅强调,海南公证机构应加强学习,提升涉外公证服务能力,为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多维度探讨公证服务
座谈会分为“权威之言”和“公证之声”两个单元,与会者从不同区位、优势和特色出发,深入挖掘公证功能价值。资深专家宋和平指出,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需要依靠规则为载体的法治手段。朱绵茂教授则提出了公证在跨境数据交易与离岸金融风险防范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此外,来自各自贸区(港)的公证机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积极发言,分享了各自的典型案例和创新服务经验,探讨了中国特色ADR的构建和国际化服务能力的提升路径。
公证服务创新迎来机遇
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到海南自由贸易港临近封关,公证服务在应对涉外法治风险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天津大学教授、凤凰公证理事长车承军表示,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一个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公证能够夯实这个体系的法治根基,助力国际经贸摩擦和国际争端的司法解决。
未来展望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队伍,解决涉外服务意识和能力不足的问题,是当前和未来的重要任务。期待凤凰公证研究院及相关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公证服务品牌走向世界。
此次座谈会充分体现了三亚智库与凤凰公证研究院的高度契合,未来合作空间广阔。与会人员满怀信心,期待通过双向奔赴、多元思想的交流与合作,以法律信用之盾护航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公证体制深化改革,加快公证服务品牌的国际化步伐。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