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张继焦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海南民间遗存珍稀族谱与海上丝绸之路人口迁移路线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在致辞中对项目的立项表示肯定。赵天晓指出,社科院党组深入贯彻“5·17讲话”精神,对冷门绝学进行了大力的扶持,并在院社科基金中设立了专门项目。民族研究中的冷门绝学,通常是民族古文字、民族古文献等领域,本次“海南民间遗存珍稀族谱与海上丝绸之路人口迁移路线”课题是民族研究中的“新”领域。
项目主持人兼首席专家张继焦研究员对项目设计与研究规划进行了介绍,项目组有关人员史振卿研究馆员、王琛发教授(线上)、孔敬研究馆员、杜倩萍副研究员、李双副教授(线上)、吴玥博士等分别就各自负责的项目内容进行了补充汇报。
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孟庆龙(组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二级研究员曹兵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王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研究员刘海涛,组成评议组进行了评议。
五位专家对项目的立意站位、研究思路、理论价值、现实意义、人员团队等给予肯定,对研究方案体现出的系统性思维、多学科视角、创新性方法表示认可,认为本课题是国内第一次运用海南族谱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
海南在丝绸之路人口迁移研究中极具重要性,同时也关乎国际局势。海南不仅关系到中国与东南亚等国家的关系,而且在中国与美国的竞争中,海南也可能成为关键的战略地点。因此,对于海南的族谱和宗族研究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方面也将发挥作用,可以通过族谱研究深入探讨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实影响。
同时,专家们认为项目在史学角度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项目的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研究视角从静态的史料收集转向更为动态的人口迁移和社会变迁过程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揭示历史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海上丝绸之路人口迁移的历史与现实情况以及海南在国家发展和国际交往中的战略地位。
据悉,本项目将根据评议组的意见,结合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学科,开展综合性跨学科研究。项目组将努力克服因首次运用海南族谱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研究难点,争取在学术概念、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