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封顶,全面进入二次结构施工阶段

海南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封顶,全面进入二次结构施工阶段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2-02 18: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海南海控中能建工程有限公司供图)

2月1日,海南省重点工程海南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项目顺利封顶,全面进入二次结构施工阶段。据悉,项目位于海南大学海甸校区核心区域,由海南省发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代管,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和海南海控中能建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承建。

为落实海南省委、省政府关于“聚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重要部署的具体举措,中建一局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中,全力推动海南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积极与海南大学、海南控股携手共进,打造海南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据介绍,在项目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楼板采用预制装配式砼工艺,将叠合板进行深化,优化施工节点,减少预制构件量及渗漏风险。针对工期紧张、地质条件差等难点,项目团队采用SMW工法桩与预应力扩大头锚索的支撑形式,该支撑形式较原灌注桩支护造价低、抗变形能力强、整体刚度及稳定性高,结合实时监测系统的应用,精确控制基坑位移,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中建一局项目执行经理吴育佳介绍:“项目的外立面及内部的拱形结构跨度大、纵横交错结构复杂,对模板弧度、拼缝和支模架构造要求高、工期长,项目团队采用BIM技术,对模板模架体系进行排版,使用盘扣架+少量钢管架灵活组合,拱形模架背楞创新性采用弧形方钢,提前工厂化预制加工,确保安装精度与成拱效果。在拱形结构施工过程中,利用BIM技术助力前期预演,明确交底细部与工艺,克服拱形结构模架施工难题,有效保证混凝土成拱效果。”

据了解,项目机房采用模块化装配式技术,对机电内容进行 1:1 BIM建模,根据设备的选型、数量、系统分类,以及机房内的设备排布进行深化,综合考虑加工、运输、装配要求,将设备及管路、配件、阀部件、减震块等,“化零为整”组合形成一组预制模块,进行标准化设计及模块化拆分,通过工厂化预制成套构件,实现了机房设备、管道、支架等快速、高效、高质量安装,缩短制冷机房安装施工周期,降低材料损耗,提高施工效率70%,助力项目高品质履约。

(海南海控中能建工程有限公司供图)

海南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位于海南大学主校园核心区,总建筑面积10.53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含生态文明实验研究中心、全健康研究中心、文化旅游协同研究中心、自贸港发展与制度创新中心,四个协同创新平台所需的科研用房、科研辅助用房及公共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整合生态文明、全健康文化旅游、自贸港发展与制度创新等相关研究力量,通过跨学科、跨地域、跨主体之间,不同维度、深度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海南大学世界一流学科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