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昌江:以群众性文化活动涵养文化素养

海南昌江:以群众性文化活动涵养文化素养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2-26 21: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群众文化活动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据了解,近年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改善群众文化生活为目标,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展现群众文化的独特魅力,有效引导人民群众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扩大文化惠民成果,受到城乡广大群众的欢迎。

一、打造“百姓学堂”品牌 ,搭建群众才艺展示⼤舞台

昌江县全面开展全民艺术普及之“百姓学堂”公益培训活动,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方式,积极鼓励全民接受并参与艺术教育与培训活动,充分挖掘民间艺术人才,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文化馆的公益性服务职能,昌江“百姓学堂”开设了黎族民歌、军话民歌、村话民歌,器乐、书法、绘画以及地方特色非遗等20种课程内容。自2018年至今,“百姓学堂参与培训人次逐年递增,五年来累计培训人次约1.4万人,真正让全民成为了文化艺术的参与者和享受者。“黎族家门口的‘百姓学堂’”2023年成功入选海南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成为了昌江县文化惠民活动的一个亮点品牌,具有鲜明的海南风情地域特色,体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方向,为探索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借鉴,持续提升了昌江人民的文化艺术修养,也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延伸“百姓学堂”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有效模式延伸,昌江持续开展了“强国复兴有我”百姓故事汇系列活动,包括以道德模范讲好家风好家训为主题,邀请第四届海南省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符桂英讲述了自己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生活经历和长期以来勤俭治家、廉洁做人的良好家风;在小学开展百姓故事汇宣讲活动,邀请第八届海南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陈晓丽讲述了自己在支教时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们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二、举办各类公益赛事,群众乐享健康生活

昌江县积极整合多方资源,举办了丰富的公益赛事,融入民俗体验、观光旅游、乡村振兴,让昌江群众在体验到体育、竞技的乐趣的同时,提升群众综合素养,也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深挖昌江“全国围棋之乡”本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围棋文化

近几年来,昌江多次举办“全国业余围棋公开赛”、“中国围棋冠军邀请赛”等全国性大型围棋赛事,并于2022年大力推广围棋进校园活动,试点学校开设兴趣班和校本课程,通过围棋课堂、围棋课后特别指导和比赛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打造昌江围棋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昌江有7所学校被授予“全国围棋特色学校”荣誉称号,成为海南省获得“全国围棋特色学校”荣誉称号最多的市县。2023年6月,2023“海南·棋子湾杯”全国业余围棋双人公开赛在棋子湾举办,昌江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推动围棋运动向全民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并将围棋文化与本地经济、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基地”,不断扩大昌江“全国围棋之乡”品牌影响力,也带动更多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围棋,进一步提升了昌江的围棋文化氛围。

(二)多元融合体育文化、赛事品牌、旅游休闲,打造海南新兴文体赛事基地

一是依托四大天然渔港资源,大力发展海钓赛事及休闲渔业,丰富群众生活。昌江拥有昌化、海尾、沙渔塘及新港四个天然渔港,海水清澈,海鱼种类多样,依托此资源优势,昌江积极培育和创新高端休闲渔业旅游产品,赛事节庆、渔市体验观光、科普教育、赶海拾贝等休闲渔业产业,高水平打造棋子湾国家级海洋牧场、棋子湾休闲海钓运动中心,构建了海钓“吃、喝、玩、乐、住、游”的全产业生态链发展,全面推进昌江“旅游+体育”高质量融合发展。2023年8月,海南亲水运动季系列赛事——2023年全国海钓锦标赛(海南昌江站)顺利举办。赛事的开展也向全国钓手展示了昌江的海洋资源,促进昌江休闲渔业的发展,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二是依托热带雨林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办好中国定向公开赛,展现昌江独特民族风情。近年来,昌江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已举办过2次中国定向公开赛,赛事“以赛带游”提升“冬登霸王岭”生态体育旅游品牌,促进昌江体育文化、赛事品牌、旅游主题、休闲度假的多元融合。赛事期间,还开展了霸王岭热带雨林坐标露营节,吸引了岛内外的400余名户外运动爱好者露营山林野外,享趣味互动、品黎家美食;赏黎族歌舞表演,观露天电影;在体验昌江独特的民族风情、自然风光中留下美好赛事记忆。

2023年,昌江还成功举办第16届中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第七届东亚青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昌江县第十一届全民健身杯足球公开赛,第七届海南昌江“芒果杯”青少年八人制足球邀请赛,昌江县篮球公开赛、海南美丽乡村绿色骑行活动,“博海争霸”职业拳击排名赛等等,赛事活动精彩连连,展现了昌江无限活力,昌江群众充分感受到了体育的魅力,乐享健康生活。

三、系列文艺展演,点亮群众多彩生活

文化育人,文艺润心。在昌江,文艺活动“遍地开花”,群众活动展演精彩纷呈,文体活动点燃激情,凝聚了基层文艺队伍,增强了群众的参与度,激发了基层文艺活力和创造力,为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注入了新动力,也让昌江展现出新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阔步前行。

(一)开展“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文艺活动,点燃群众爱国热情

昌江围绕文艺展演、主题宣讲等方面,积极开展接地气、聚人气的群众性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德润心、以文惠民”作用,把喜闻乐见的节目送到基层,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引导党员群众不忘初心跟党走,激发强国复兴有我的责任担当。

一是在学校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文艺展演。2022年在昌江思源实验学校开展“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快闪朗诵活动;2023年10月,在昌江中学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唱响青春之歌主题快闪活动;2023年9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昌江矿区中学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快闪红色经典朗诵主题活动;在县各中学校举行2023年“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快闪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增强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在昌江县第三小学开展2023年昌江“强国复兴有我”弘扬雷锋精神快闪主题活动。

二是在乡村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文艺展演。2023年9月在昌化镇耐村村委会举办“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文艺展演,节目巧妙地将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民法典等内容融入其中,将“送文化”与“育乡人”相结合,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乡村文化建设。

三是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文艺展演。2023年8月“强国复兴有我”文艺展演活动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场举行,激发广大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是在社区开展“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讲。2023年3月“强国复兴有我”百姓故事汇主题活动走进石碌镇河北社区,大力营造团结奋斗、自信自强、国泰民安的社会氛围,激励社区居民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

(二)文艺惠民活动常态化,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昌江举办“翰墨黎乡·廉洁昌江”廉政书画展、“首届昌江霸王岭热带雨林生态文化旅游活动”热带雨林书画展、摄影展和奇石玉石展等文艺活动;举办“我爱昌江·走进热带雨林,亲近长臂猿”全国征文比赛,“发现棋子湾”摄影比赛活动,首届“海南黎族文艺大赛”;持续开展“昌化江畔木棉红”文艺系列创作活动,“昌化江畔木棉红”全国摄影大赛活动,使之成为省内外影响力较大的文艺活动品牌。2021年,昌江县纯美昌江哥隆歌协会的节目《美好生活从垃圾分类开始》荣获海南巾帼环保广场舞大赛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昌江县妇女联合会荣获优秀组织奖。

四、文艺志愿之花绽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近年来,昌江以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为宗旨,着力强化文化文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开展项目化、品牌化、专业化的文艺志愿服务,推动文艺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在基层播撒文艺的种子,点亮文艺志愿之光,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在促进社会文明风尚健康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昌江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文化动能。

(一)聚民心、育新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艺术

2020年,昌江书协被中国文联、中国书协评为“同心同书祖国新春好”先进单位。县舞协全年参加文化惠民下乡演出共39场,自2018年至2020年,组织“脱贫攻坚”文艺轻骑队,赴扶贫点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昌化江书画院荣获省文联2020年—2022年度文艺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自2014年注册成立以来,昌化江书画院以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书画艺术、培育昌江地区书画艺术土壤、培养书画优秀人才、推动昌江文化队伍体系建设、促进昌江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宗旨,先后在全县开展了21期免费书画培训班、8期公益班,常年到全县八个乡镇少年宫的12个教学点、部分乡村学校及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书画培训教学活动,进社区、乡村、学校开展书画赠送及春联惠民活动100余场,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2023年,昌江县文联将文艺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和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开展“同唱黎歌 军民同乐”等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展示黎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积极展现昌江文艺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信仰追求。

据了解,近年来,昌江县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了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促进了基层文化繁荣发展,更是激发了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真诚愿望,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形成了典型经验。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责任编辑:齐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