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积极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海南积极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4-12 18: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一角 马智平 摄

空中垂下的藤蔓郁郁葱葱,新生的蕨类植物攀附在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桫椤树上……当你踏入遮天蔽日的原始热带雨林,便仿佛来到了一处天然的物种基因库。

作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热带雨林的盛衰消长不仅是地表自然环境变迁的反映,更直接影响人类生存条件。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自启动以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海南省建立协调机制,持续推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开展,描绘海南绿色底板之余,无疑也为公众开启了一扇探知热带雨林奇观、感受基因宝库魅力的窗口。

  

海南热带雨林中随处可见的“空中花园” 马智平 摄

中央与地方协作,强力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

“热带雨林不单是一个物产丰富的花园。它安静、枝繁叶茂、绿树成荫,却不是圣地。这是行星上最好的战场,为生存每分钟都在进行着残酷的战争。”正如作家坎迪斯.米勒德在《疑惑之河》中所描述的那样,热带雨林蕴藏着世界上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一轮又一轮永无休止的生命律动中,浓缩着的是丛林的包罗万象。

然而我国热带雨林资源极其稀缺,总面积在200万—300万公顷之间,不足世界总面积的千分之二。相较之下,海南岛中部山区拥有着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生态价值显得弥足珍贵。

海南热带雨林一角 马智平 摄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积极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并在中央各部门的支持下,强力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成立国家公园推进领导小组,将建设国家公园确定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12个先导性项目之一,作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三大标志之一。

“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具有筑牢海南绿色生态屏障、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拯救热带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路径的重大意义。”在海南省林业局局长夏斐看来,2019年4月1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揭开新篇章。

东起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西至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自保亭县毛感乡,北至黎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总面积4400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的1/7,范围涉及五指山、琼中、白沙、保亭、乐东、东方、昌江、陵水、万宁9个市县。

范围之广,专业性之强,标准设置之高,意味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海南省委、省政府与国家林草局联合成立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体制试点,这种中央与省协作强力推进机制是全国首例,也为海南推进体制试点提供了强劲动力。”夏斐介绍,海南省林业部门也将继续抓紧着手研究制定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相关政策、办法、规程等,并积极争取中央、地方加大对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支持力度,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

实施生态搬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热带雨林生态移民新村 马智平 摄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落地后,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和生产保障的融合,让生态福利真正惠民?

位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内的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道银村、坡告村,曾是全省唯一不通公路、电讯的村落,村民们步行2小时才能到达最近的公路,往返南开乡墟更需花费5个小时。由于生态核心区的“红线”不可触碰,再加上山高路远,两个村的就地精准扶贫工作一直难以开展。

2015年12月,白沙县政府发布《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道银村坡告村生态扶贫移民实施方案》,全面实施对两个村30户142人的生态扶贫移民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座崭新的现代化黎族风情村寨在山外重建,道银、坡告两村也合并为银坡村。

生态移民搬迁,重点在“搬迁”,难点在“稳住”和“留下”。白沙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扶持银坡村成立农业合作社发展种养特色产业,并通过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置换、安置就业等方式,让生态移民们生活有改善、生产有保障、享受公共服务水平有明显提高,也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搬迁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推广经验。

同样位于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南渡江源头核心区,白沙南开乡高峰村于2019年9月启动生态搬迁工作。“原先住在山里面,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是难题,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能搬到城里住啦。”生态搬迁带来的命运转机,让高峰村村民符洪清连连感谢政府的好政策,如今他正对未来进城后的新生活充满期待。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核心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内生态搬迁计划分两步走:第一步试点搬迁,2019年9月1日启动白沙县3个自然村共118户498人整体搬迁,预计2020年完成;第二步对保护区内剩余8个自然村352户1387人实施生态搬迁,计划2021年完成全部470户1885人生态搬迁。

“生态搬迁是建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仅仅是白沙,未来保亭、五指山等市县的部分村庄也将实施生态搬迁。”夏斐表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将围绕保护、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合理划定功能分区,实施差别化保护管理方式,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合理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长臂猿种群逐步增长,良好生态让新物种不断涌现

难得一见的海南长臂猿

“呜,呜,呜……”清晨6时许,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茂密雨林中,倏然传来几声猿啼。还未等人反应过来,如口哨般的清亮长音中,又多出几声颤音,音量由低渐高,继而响彻整片山谷。

几乎所有生活在霸王岭山区的村民们都知道,那是海南长臂猿睡醒了。

58岁的陈庆是霸王岭林业局科研生产科的一名工作人员,追着猿啼跑了半辈子,早已摸清每一只长臂猿的作息规律。“长臂猿的叫声,是一种宣示领地、与家庭成员联络感情的信号。”陈庆说,长臂猿一般会在早晨6点左右发出第一次鸣叫,循着叫声往往就能找到它们。

可循着叫声找到长臂猿的,又不仅仅是护林员们。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由于人类偷猎行为的屡禁不止,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从2000只左右剧减至7只左右,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最濒危灵长类动物”。

直到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一代又一代护林人接棒完成对长臂猿栖息地的改造、修复与保护工作,这几年熟悉而又悠长的猿叫声才变得愈发清晰。“目前,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达到4群30只,并显示出持续扩大的良好势头。”在今年年初召开的海南长臂猿保护座谈会上,夏斐介绍,2016-2019年海南实施长臂猿栖息地恢复工程,通过补植补种长臂猿喜食乡土树种,改善修复栖息地,正有效扩大这群海南特有灵长类动物的活动范围。

茂密枝桠纵横成网,构成复杂的植物群落结构与丰富的食物来源。在面积广袤的海南热带雨林,栖息着的远远不止海南长臂猿一种生物。除了坡鹿、猕猴、野生兰花、金丝楠木、沉香等珍稀动植物,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及科研力量的加强,越来越多的新物种正不断被发现。

2019年11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宣布在海南热带雨林发现并命名了尖峰薹草等11个特有新物种;海南省林业工作者周润邦继2018年发现睑虎属新种“周氏睑虎”后,2019年再次发现一个睑虎属新种“中华睑虎”……

“新物种的发现,说明海南的自然生态是良好的,海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有成效的,同时也说明,未来可能还有更多的物种等待我们去挖掘。”中国热科院植物分类学研究团队带头科学家、研究员刘国道坦言,物种调查工作需要代代接力,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引导人们认识海南生态的多样性、参与海南生态的保护。

编织天地空一体化防护网,汇集科研人才助力雨林保护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安装的试点电子围栏 马智平 摄

位于黎母岭山脉北端的鹦哥傲管理站,19名护林员管护着面积达7.5万亩的热带雨林核心保护区。

“我们的工作就是保护森林,注意是否有偷猎者的踪迹、排除森林火灾隐患、知悉动植物的情况,同时对环境进行监测。”鹦哥傲管理站站长陈海华告诉记者,他们每次进山巡逻就是一整天,尽管工作再认真,依旧可能存在管护盲区。

随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加快建设,陈海华和同事们的装备也不断“升级”。“上级部门正打算在核心保护区边界处试点安装1.5公里的电子围栏和实时监控设备,一旦有人进入,我们第一时间就能收到消息。”陈海华说,他期待着这种不留盲区、不留死角的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能早日全面铺开,编织起热带雨林防护网。

除了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也正逐步推行网格化管理,探索更高效的保护管理模式。记者了解到,国家公园内林地将分成若干个4000亩/块的林班,结合奥维系统实现实时监控,使森林管护责任落实到每个护林员,落实到山头地块。并建立管护人员岗位责任栏,设立岗位区域分布图,管护面积、岗位班号,做到岗位面积全覆盖。

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同时肩负着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体验的责任,需要人力资源开发、科技支撑与资金扶持。

今年1月5日,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这是海南第一个国家公园科研机构,由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海南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共同发起组建,意味着将充分整合海南、北京乃至国内外的资源优势,聚集助力海南热带雨林资源的保护发展和国家公园建设。

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李春良看来,设立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是探索国家公园体制和机制创新的重大举措。而海南人也正期待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能真正使生态资源发挥生态效益,共享生态红利。

(中国日报海南记者站)  

【责任编辑:朱月红】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