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侦察兵":1876名流调人员抽丝剥茧找"真相"

尽快找到感染者的传染源以及密切接触者,查清传播链,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隔离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1月23日,定安县人民医院报告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曾小花接到报告,要立即对患者进行流调。

疫情"侦察兵":1876名流调人员抽丝剥茧找"真相"

来源: 海南日报
2020-03-04 11: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流行病学调查(以下简称流调)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

尽快找到感染者的传染源以及密切接触者,查清传播链,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隔离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如何透过碎片化的生活片段查找源头,需要具备福尔摩斯般敏锐的眼光和缜密的思维。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战“疫”中,奋战在一线的流调人员就是这样一群精锐的“侦探”。他们通过抽丝剥茧式的调查,将看似毫无关联的片段紧密相连,查找“真凶”,最终斩断疫情蔓延的链条。

自1月20日海南省报告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临高县)起,海南省疾控中心便派出流调队伍到各市县指导开展流调工作。

海南省疾控中心组建了10个新冠肺炎流调组,每组3个人,组员兼顾年龄、专业技能、性别、现场组织协调能力、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和资料分析能力的搭配。后有部分流调小组成员支援湖北,实际有9个流调组进驻市县开展工作。2月18日,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再次下发通知,要求各市县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流调工作的开展,各市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成立流调专项组。

截至目前,海南省各市县均组建了流调工作组,由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公安干警、社区(乡镇)网格员和心理咨询人员组成,共计1876人。他们,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着有力支撑和保障。

  援鄂流调队员王帅

人物——援鄂队员 王帅

“最困难的是被调查者不配合,说几句当地话,可以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

“武汉方言:‘胯子’,普通话:‘腿’,发音备注:‘胯’读三声”

“武汉方言:‘嗖嗖’,普通话:‘叔叔’”……

海南省疾控中心质量管理室主任王帅自从2月14日随第四批海南医疗队抵达湖北荆州后,这一份《武汉方言实用手册》就被他当作“宝典”从没离过身。

流调中,沟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确诊或疑似病例在什么时间,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过什么地方,在哪里吃饭,与什么人聊过天……这些信息都要掌握,才能找到与其密切接触者,劝他们及时进行隔离医学观察。流调工作需要很多人力,力求细致、准确,如果提供了不真实的信息,就是一个潜在的风险。

王帅有过救灾经验,汶川地震时他曾去参与救援。但这次到荆州,仍然让他有些“不太适应”。

“上了年纪的当地人,说话语速稍微快些,我们就听不懂了,有的时候需要带上当地的流调人员作为翻译。”王帅是东北人,2005年来海南后,现在已经学会了听海南话,但到了湖北,面对当地的方言,有些措手不及。

“有一位阿姨,是确诊患者,跟我们说话时很激动,我们和她聊了一个多小时,才掌握到一些有效信息。她有两个孙子在家里,孙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没有回家,阿姨和老伴都被确诊并且隔离了,她特别担心孙子没人管。”王帅了解后,立即和队员们到阿姨家里进行流调工作,了解到她的孙子都由当地政府派人照顾,王帅立即给那位阿姨打了电话,报了平安。

那本《武汉方言实用手册》,被王帅和队员们每天带在身边。“虽然武汉话和荆州话不太一样,而且荆州不同地区的方言也不一样,但是也能凑合用。”王帅笑着说,目前他已经学会了一些荆州话。

“做流调最困难的是被调查者不配合,故意隐瞒实情。”除了迅速了解当地的方言,王帅和队员们还不断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

“我们有时候需要从邻居那里得到准确的信息,但前提是邻居们不那么害怕我们。”王帅说,他们曾经去过一个流调现场,队员们穿着防护服到达疫点后,发现附近的居民们都躲在家里。“其中有一家人还把窗帘拉起来,从窗帘后面偷偷看我们。”王帅说,想要拿到准确的信息,邻居的流调必须要做,队员们先安慰对方,从唠嗑开始,如果再能说出几句当地话,可以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

其实,早在1月25日,王帅便按照省疾控中心安排,奔赴琼中做确诊病例的流调工作。2月13日,他刚从文昌回到海口,就接到任务,2月14日和队员们一起奔赴湖北荆州。至今,他没有离开过流调一线。

与省内的流调工作不同,到达荆州后,王帅和其他流调人员需要进入隔离病区,接触大量确诊患者,同时也要去疫点进行走访调查。每天接触大量的确诊病例,让他担心队员们有互相传染的风险,影响后期流调工作。“我们都很注意,除了工作,尽量少接触其他人。”王帅说。

海南日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王帅时,他正从江陵县赶去洪湖市的路上,到荆州的半个多月时间,他和队友几乎跑遍了荆州辖区内的市县。流调工作不分日夜,接到任务,王帅和队友们马上就要上。由于当地天气寒冷,他和很多队友们都出现了手和脸皮肤干燥开裂的情况。

王帅有个厚厚的笔记本,记录着他流调的信息。如今,笔记本已经被用去一半。“或许等本子用完时,我们就可以回海南了。”王帅说。

在我省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中,海南派出了第一支疾控队伍,包括12名疾控人员,参与荆州当地的流调、消杀、核酸检测、心理辅导等工作。负责流调工作的,就是王帅等5名队员。

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这支队伍共完成了60例病例、229名密切接触人员的流调工作,对江陵县13家机构(医院、隔离病区及乡镇卫生院)采集确诊或疑似病例、发热待查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鼻、咽拭子标本1191份,检测结果阳性标本11份,可疑标本8份,消毒疫点13处,消毒面积108120平方米。

  赴省内部分市县开展流调的封丹

人物——“狠心”妈妈 封丹

“我无法临时退下来,每一次流调的背后,牵扯的可能就是数个家庭的命运”

1月27日早上7点半,省疾控中心环境卫生室副主任封丹接到命令,赶赴澄迈开展流调工作。她简单整理了衣物,领取应急物资后,跟车前往澄迈。

作为疾控人员,封丹早就做好了在一线战“疫”的准备,此前她已将两个孩子送到父母家,请老人代为照顾。

到达澄迈后,封丹立即投入到全省第一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流调工作。在先期到达同志的帮助下,她迅速对流调知识、病例追踪、个人防护要点进行复习,之后便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和胶鞋,戴着N95口罩和面屏,赶赴集中医学留观点,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开展流调工作。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流调人员每天像侦探一样做调查、追踪,与病毒赛跑,以详实的数据和信息,查出确诊病人的生活轨迹,并追踪、寻找其密切接触者,引导他们及时隔离医学观察,出现症状及时隔离治疗。

调取监控录像核实患者行踪,排查追踪密切接触者,建立省域协作机制……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寻找到每一个密切接触者。而引导密切接触者配合调查,指导他们不信谣到医院检查,有的还要进行心理辅导,与密切接触者保持良性沟通到深夜,是流调人员的工作常态。

哪里有疫情,就战斗到哪里,哪里疫情吃紧,就转战到哪里。封丹跟随流调小组先后赶赴昌江、三亚和保亭开展流调工作,终日奔波在最前线。

2月6日,封丹接到丈夫的电话,2岁多的小儿子病了。为了不让她担心,丈夫在电话里轻描淡写地说,小儿子前几天发烧,已经快好了。由于当时有患者家属联系她,封丹没顾上多问,就匆匆挂了电话。

2月13日,省疾控中心命令封丹所在的流调组回海口休整,她迫不及待给丈夫打电话询问,才知道小儿子病了十几天,她顿时泪如雨下。

原来,小儿子2月2日便开始发烧,被诊断为细菌病毒混合感染和急性坏血症,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可考虑到家中还有大儿子需要照顾,封丹的丈夫只好每天带着小儿子去医院治疗。

封丹非常自责,孩子生病十多天,她却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和义务。她也想陪护、照顾孩子,可是面对疫情,她无法临时从一线退下来。

封丹说,每一次流调工作的背后,牵扯的可能就是数个家庭的命运,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每一位疾控人的责任和担当。

  奔走在一线的“90后”曾小花

人物——一线“小花” 曾小花

“我知道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有多重,容不得半点马虎,希望父母知道,他们的女儿长大了”

曾小花是一位“90后”的姑娘,是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也是定安县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这朵“小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战“疫”一线。

1月23日,定安县人民医院报告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曾小花接到报告,要立即对患者进行流调。当时已经是半夜12点,她毫不犹豫地穿好防护服,带上流调工具箱,赶到定安县人民医院,调查患者近日的行踪。刚一开始,患者有些抵触,有点不耐烦,但是经过曾小花耐心解释后,对方才慢慢消除了顾虑。

曾小花用了差不多2个小时才完成调查,从医院出来已是凌晨两点多。回到单位后,她第一时间完成流调报告,干完这些已经是凌晨3点。这时候,曾小花才看到父母打来的20多个未接电话,她想着已经深夜了,白天再回拨过去,但是这时候,父母的电话又打过来了。父母带着哭腔,问曾小花一个晚上去了哪里。“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我就安慰父母,手机静音了没有听到。”曾小花说。

春节期间,曾小花放弃了和家人的团聚,这是她从小到大第一次没有在家过年。大年三十,一个紧急电话又把曾小花带去了现场,处理完工作,她想着给父母报平安,一抬头发现已是深夜。“其实我平时挺坚强的,但那个时候,真的特别想家,正如大家所说的,我们都是一群孩子,只是学着大人的样子,换了一身衣服勇往直前。”曾小花说。

在曾小花所负责的流调组,由于人手不足,她一个人需要承担收集整理信息、书写报告、个案调查、联系密切接触者、协调定点医院等工作。每天总是加班到天亮,回去洗漱一下,休息两三个小时,又过来奋战。连续一个月没有休息日,加上巨大的工作量及工作压力,让曾小花的半张脸都红肿起来。“我这美美的小花,都蔫了。”曾小花笑着说,可面对疫情,其他的什么都顾不上了。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逐渐理顺和人员的补充调整,流调组开始实行轮班工作制。曾小花除了手把手教会新队员,每天还要核对所有的数据和填写的表格,并完成单位安排的其他任务。“我知道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有多重,容不得半点马虎。”曾小花说。

在这匆匆忙忙的日子里,2月19日,曾小花迎来了生日。父母早早就打电话提醒她,让她再忙也要回宿舍给自己煮碗长寿面。她回答父母:“你们放心,女儿在外面会照顾好自己。”可当天,曾小花从一清早忙到凌晨,早已忘记了生日。

曾小花知道,父母时刻在担心自己,但是她每天只能花几分钟的时间给父母报平安。“我希望父母知道,他们的女儿长大了。等到疫情结束的那天,也是我们相聚的时候。”曾小花说。

正是有了详尽的流调,我省才能每天及时发布急寻同行旅客等信息。寻找到与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并引导他们进行隔离或治疗,对防止疫情的蔓延十分关键。

这些信息的背后,是我省1876名流调人员持续奋战的结果。他们像“侦察兵”一样,在疫情防控一线积极寻找真相,提供了一条条珍贵的“情报”,为我省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海南日报海口3月3日讯)

总策划:曹健 韩潮光 陈嘉奋 齐松梅

执行总监:许世立

版式设计:张昕

文中图片均由省疾控中心提供

(马珂)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