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承担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最大病区值班任务
奋战,直到胜利的那天!
2月8日,是驰援湖北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正式进驻方舱医院,投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斗的第三天。
这一天,也是中国传统佳节——元宵节。一大早,海南救援队就收到了当地爱心企业捐赠的节日礼物,汤圆、麻球、牛奶及各种方便食物堆成了一座“小山”。
就在前一天,他们收到了海南省卫健委发来的慰问信,海南救援队队员、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生程少文说,这让远在异乡、身处抗疫前线的队员们感到暖心。
目前,海南救援队正在位于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承担该院最大病区的值班任务,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短短三天,他们的抗疫日记里写满了辛劳,也写满了感动。
他们 组成
开往湖北的“移动医院”
程少文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支援湖北的通知刚一发出,海南救援队的全体队员就立即集结到了一起,没有犹豫,更没有退缩。
除了58名队员,海南救援队还派出了11台特种医疗救援车,其中病房车、手术车、重症监护车、净水给水车、物资运输车、通讯指挥车等一应俱全,如同一座开往湖北的“移动医院”。
为确保防疫工作顺利开展,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海南救援队还坚持“防疫战斗在哪里,支部建立在哪里”,特别向海南医学院党委申请成立临时党支部,并推选海南救援队领队、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蔡毅为支部书记,带领大家“战斗”。
队员们都说,党支部建起来后,大家就有了主心骨,也有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必胜信心。
他们 负责
管理方舱医院最大病区
到武汉稍作休整和培训,海南救援队于2月6日上午正式进入方舱医院。在这里,医护人员每6个小时轮值一班,主要负责常规问诊、检查、治疗和书写简要病历等工作。
海南救援队固定管理方舱医院二楼全部病区,也是整个医院内部最大的病区,近500张病床住满了患者,而每轮值班的只有3名至4名医生。
海南救援队队员、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生郭远学说,除了问诊和治疗,医护们还要关注患者的需求与情绪,既要安抚、平复患者的心情,还要对患者进行宣教,给足他们信心。因为防护服紧缺且穿脱程序复杂,队员们常常吞下一片面包、两口清水就“上战场”,几个小时值班下来,饥肠辘辘加上口干舌燥,在气温仅有4℃的武汉竟也汗流浃背。
海南救援队队员、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生陈成辉介绍,饿了、冷了都是小事,难耐的是口罩、护目镜等长时间紧紧地挤压面额和耳朵,时间长了还会呼吸不畅、胸闷恶心。每次下班,大家脸上都有深深的印痕,耳廓也疼得钻心。
为实现对患者的应收尽收,海南救援队还需不时参与方舱医院的扩建、完善等工作。值班第一天,海南救援队队员、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士陈瑶隔着玻璃,看到轮空的队员们在雨中赤手搬运帐篷、搭起临时病房以收治更多患者,“看着一双双冻得通红的手臂,我的眼睛也像被雨水打湿了……”
“要说工作强度大,倒也不至于。行医这么多年,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早已是家常便饭。但在方舱医院不同的是,放眼望去全是确诊患者,1600多张床位全部收满,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程少文说,这场战“疫”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严峻,每个人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只希望战友们能做好防护、保存体力、调整心态,坚持到战斗胜利的那一天。
他们 背后
是“假装坚强”的家人
听说要打持久战,海南救援队的亲友们无不牵挂忧心。
进入方舱医院的第一天,正好是郭远学妻子的生日,远离家人的他没来得及准备礼物,“一直以来,都是她在承担家务、照顾老幼。这次生日没能陪她过,挺对不起她的。但她对我说,平安回家就是给她最好的礼物。”
程少文的妻子独自带着4岁半的孩子生活,“她也是医生,能理解我的选择。孩子虽小,但也知道爸爸在救人。等他长大了,我会把这段故事讲给他听。”
“谁不是父母的孩子,谁又不是孩子的父母?有谁忍心让自己的亲人‘上战场’?”海南救援队队员、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士长陈静动情地说:“但我们的家人都选择‘假装坚强’,告诉我们:‘家里有我,你安心工作’。”
战“疫”虽苦,人情却甜。程少文说,除了关心海南救援队的爱心企业和个人,方舱医院的患者也给了他们继续战斗的动力,“有一位患者评价我们队的李国雄医生是他见过最好的医生,还用手机为李医生拍了照片,要留作纪念。还有很多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他们乐观向上的心态也感染着我们。”
今天是元宵节,也是陈静和另一位队员、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生周晓华的生日,吃着战友们准备的蛋糕和驻地酒店准备的长寿面,他们默默许下心愿——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终会回归热气腾腾、朝气蓬勃的烟火人间。(记者 陈蔚林)
(陈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