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第85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南海口召开

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第85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南海口召开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0-27 09: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作为新型开放大国和经济转型大国,中国如何看世界、如何与世界融合发展;处于调整、变化的世界,如何看中国、如何共建开放型经济体系,这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2019年10月26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银行、中国日报社主办的“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第85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开幕。本次论坛中,国内外专家围绕“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新挑战”“大变局下的中美关系走势及对世界经济影响”“开放的亚洲与世界”“中国‘十四五’时期的改革开放”“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研究机构、企业家代表,25个省、市、自治区政策研究机构以及来自12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共计近500余人参加本次国际论坛。

图为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冯忠华在开幕式发表开幕致辞

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冯忠华在开幕式上指出,当前,海南正在全力落实各项改革举措,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海南正在深化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动海南与各国互联互通,提升人流物流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努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正在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以最好的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把最好的资源变成百姓共享的福祉,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生动范例。

图为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在开幕式发表开幕致辞演讲

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在开幕式演讲中指出,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和重要动力来源,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全球经济走出低谷具有重要意义。他从金融实践的角度提出几点建议。一是突出重点,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当前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是重中之重。中国银行业不断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下一步,建议凝聚金融机构合力,积极发挥信用保证保险、融资担保基金的撬动作用,完善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等小微融资功能,加强信用信息体系和共享平台建设,实现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的良性互动,不断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二是深化创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金融业既是经济改革的重要领域,也可以通过调整资源摆布、创新产品服务,为其它领域的改革贡献力量。过去6年,中国银行持续发挥专业优势,首发多地多批自贸区金融业务,近50项业务列入当地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并向全国推广,在自贸区金融业务中处于领跑地位。三是主动担当,助力扩大对外开放。金融机构推进全球化经营的同时,应主动担当,充分发挥自身在政策解读、市场分析、语言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搭建桥梁。四是坚守底线,持续做好风险防控。对于中国金融机构来说,一方面要坚持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逆周期调节政策,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做到“稳增长”“防风险”两促进、两不误。另一方面,要提高防控金融风险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密切关注外部输入性风险和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风险,精准有效处置房地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把握好处置风险的节奏和力度,特别是不能在化解风险中制造其他风险。

图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周树春在开幕式发表开幕致辞演讲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周树春指出,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前正在展开的全球变局。反过来也一样,世界变局也在塑造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为此,一是世界变局下的全球经济与中国。“大变局”的首要特征就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二是世界变局下的人类文明与中国。面对大变局,需要的是在不同文明之间搭“桥”造“船”,而不是挖“沟”筑“篱”;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三是世界变局下的大国关系与中国。中国提出推动建设“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体现了一种富于历史责任感的世界胸怀。

图为波黑塞族共和国前总理姆拉登•伊万尼奇在开幕式发表特邀演讲

波黑塞族共和国前总理姆拉登·伊万尼奇在特邀嘉宾演讲中指出,当前世界正在不断变化,未来很可能会出现更多冲突和更多摩擦。经济全球化与多边主义需要各个国家共同参与,需要权利平等,需要遵守共同的规则。但现在全球规则、制度滞后于经济全球化实际进程,多边主义受到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支持全球多边主义、多边机构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等重要举措,不仅能使中国国内经济更加平衡,减少经济风险,而且对沿线国家和地区也非常重要。

图为中改院院长迟福林教授在开幕式发表致辞演讲

中改院院长迟福林在开幕式发表了题为《以高水平开放形成改革发展新布局》的主旨演讲。他指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形成改革发展新布局,不仅对自身中长期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将给世界经济增长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带来重大利好。中国走向高水平开放,形成改革发展新布局,面临三大重要议题。一是以加强制度性、结构性安排为重点实现高水平开放新突破。实现高水平开放新突破重在加强制度性、结构性安排,加强制度性、结构性安排重在突出服务贸易,重在对接国际基本经贸规则。二是以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为重点实现市场化改革新突破。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版图。今天,作为新型开放大国,开放牵动全局,开放与改革直接融合,开放倒逼改革,开放是最大改革的特点比较突出。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形成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新格局,以高水平开放确立竞争中性原则,以高水平开放推进某些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转型。三是开放创新为重点形成高质量发展新突破。作为新型开放大国的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由此,需要以开放创新的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以开放创新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优势,以开放创新释放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的巨大内需潜力。

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发表演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在大会发言中指出,逆全球化问题发生的经济根源,是发达经济体内部利益分配关系的失衡;虽然逆全球化措施难阻全球化大势,但逆全球化问题将会成为较长时期面临的挑战。我们最好的应对之策,是保持定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方面,中国经济有着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另一方面,无论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还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无论是新动能的加快培育,还是传统动能的充分释放,都离不开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图为中欧论坛发起人高大伟发表演讲

中欧论坛发起人高大伟在演讲中指出,现在世界的复杂性前所未有。一是人口结构变化将带来巨大的、紧迫的挑战。二是技术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世界,技术变化、算法变化和人工智能将建立一个新世界。三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改变了社会形态。四是地缘政治发生变化。在这样一个复杂变化时代,旧体制正在过时,世界需要形成新体制,需要适应时代变化尽快完善现行制度,需要多边主义。

图为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发表演讲

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指出,面对充满风险和动荡的世界经济变局,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而且开放的广度、深度都将进一步令世人嘱目和期待:一是坚持不懈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二是争取合作、扩大两国利益汇合点,处理好与美国经济竞争合作共存、竞争上升的新局势;三是坚持力所能及地提供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亟需的“全球公共产品”,为全球化新时代的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发表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指出,当前全球化、区域合作呈现新趋势、新特点,世界的发展面临重大变化,非同寻常,挑战严峻。一是经济增长放缓,金融货币市场动荡,前景堪忧;二是全球化出现新的趋势,不是退全球化,而是全球化调整。其中,产业链结构发生变化引起国际分工的重要调整;三是在多边进程受阻的情况下,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面对新的形势,东亚需要重新凝聚共识,大力推动东亚经济区建设。

图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发表演讲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指出,中国之所以快速成长,不仅仅是发挥了比较优势,也在于开放和学习。中国要继续发展,应该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第一,中国企业需要在全球配置资源;第二,中国需要进一步在全球化进程中学习各国先进知识、经验和技术;第三,中国需要更大、更加平衡的、双向的市场。

图为国家发改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司长徐善长发表演讲

国家发改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司长徐善长指出,我国正在加快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体现了我国建设更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的信心和决心。我国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体系,有六个重点任务:一是优化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一年一修订的调整机制;二是联动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清单之外不得另设门槛和隐性限制;三是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以服务业为重点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四是完善清单信息公开机制,不断丰富完善清单信息公开内容;五是推动清单措施与网上行政审批事项无缝衔接,逐步实现清单事项“一网通办”;六是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简政放权和加强监管协同推进。

图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贾庆国发表演讲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贾庆国认为,坚持对外开放既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要求。第一,坚持对外开放理论上是必要的,这是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第二,坚持对外开放实践上是可行的,这是因为历史上中国最繁荣强大的时期也是对外最开放的时期,更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的巨大成就。第三,对外开放过去需要、未来更需要。第四,坚持对外开放,对中国好、对世界也好。

图为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发表演讲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全球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在大变局下,中国的国际角色需要重新定位;关键是苦练内功,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包括推进城乡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

中国改革国际论坛是中改院以国内外改革研究网络为依托,讨论中国改革进程中重大课题的开放性论坛。建院28年来,中改院联合不同机构共同举办了85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就改革开放进程中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改革、农村改革、区域发展、政府改革等多个领域,邀请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学者交流研讨,已经打造成为中改院建设改革智库的重要品牌活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