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女勇士!三亚高校教授“跨界”当潜航员 下潜最深2800米

3月10日,“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西南印度洋热液科学考察靠港三亚,完成了62次下潜作业,完成了热液区的考察,采集了丰富的生物样本和视像资料。在“深海勇士”号担任潜航员2年多时间,苏静参加过2次出海科考,共下潜13次,最深下潜2800米。

深海女勇士!三亚高校教授“跨界”当潜航员 下潜最深2800米

来源: 南海网
2019-04-08 10: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三亚女教授当潜航员

操控“深海勇士”

深海下潜13次,最深2800米

在300多度高温的热液区附近采样

南国都市报4月7日讯(记者 谭琦 文/图)“深海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五彩斑斓,海平面大概200米以下就是一片漆黑。”苏静是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副教授,同时也是“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一名潜航员,她讲述着自己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一起在西南印度洋科考的故事,科学普及藏在深海里的知识。

3月10日,“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西南印度洋热液科学考察靠港三亚,完成了62次下潜作业,完成了热液区的考察,采集了丰富的生物样本和视像资料。这些科考成果的背后,就有苏静的身影。

计算机教授跨界当潜航员 采样时蜷坐在舱内十多个小时

如果没有2016年深海所到学校进行的那场宣讲会,苏静和大海,或许不会有这么深的缘分。

“以前对载人潜水了解得比较少,仅限于新闻中的消息。”苏静带着对大海的好奇,通过了身体等多方面测试,成为了深海所的一名实习的潜航员。

苏静在“深海勇士”号科考里担任左舷驾驶员,负责保持深海与水面的通讯,维护生命支持的设备。潜水舱内一次可以容纳3个人同时下水作业,“通常是2个潜航员和一名科学家。”苏静说,深海中是一片漆黑,潜水器外的超高压状态,也非常考验潜航员的心理素质。

操控“深海勇士”号上浮下潜、用机械手进行生物取样、放置专业设备。“舱内的空间比较小,我们只能蜷着身体坐着,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只有在完成任务时,苏静才会感觉双腿有些许酸胀。

在“深海勇士”号担任潜航员2年多时间,苏静参加过2次出海科考,共下潜13次,最深下潜2800米。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

直面凶险的热液区“黑烟” “令人对海洋心生敬畏”

与冷泉区相比,印度洋的热液区则更为凶险。“一下潜就能看到海底的热液区都冒着‘黑烟’,黑烟的温度很高。”苏静说,虽然通过提前的培训知道海底的情况,但操控着机械手在300多度高温的热液区附近采样,可以看到阵阵的热浪,还是令人对海洋心生敬畏。

“深海勇士”号于3月10日完成了覆盖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深潜科考航次,完成了共5个热液区及2个异常区的深海水下实地勘察,获得了大量高质量、高分辨率的海底热液活动视像资料,采集了丰富的热液流体、硫化物、基岩以及热液大生物样品,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深海热液科考成果。

“深海勇士”号计划今年6月再次启航,苏静也将继续出海执行深潜科考任务。“在这期间,我将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为站好下一班岗打好基础。”从大学教授到深海潜航员,潜航员这份工作的体验也给苏静带来了对生活的不同感悟。

苏静的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目标,她希望将教师和潜航员的工作相互融合,让更多学生了解深海、了解载人潜水的大国重器,也期待在每一次的出海任务中,自己都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小程序

用微信扫一扫

(谭琦)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