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准备进入全力冲刺的关键阶段,一场聚焦农业科技创新的青春盛会交出亮眼答卷。
11月25日晚,2025年海南科技小院研究生创新大赛颁奖仪式在海南大学举行。大赛以“科创赋能自贸港 科技小院育英才”为主题,评选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4项及专项奖20项,260余名参赛研究生扎根田间地头的创新实践,为海南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青春动能。
本次大赛由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主办,是海南首个聚焦科技小院创新成果的专项赛事。自今年7月启动以来,赛事紧扣热带农业产业需求,从教育价值、创新水平、团队协作、发展潜力、社会效益五个维度开展评审,集中展现了海南科技小院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实践成效,成为自贸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展示平台。
扎根一线:科技成果破解产业“卡脖子”难题
科技小院作为连接高校科研与田间地头的桥梁,其核心价值在于让科研成果真正落地生根。本次获奖项目中,一批直击热带农业生产痛点的技术创新尤为引人注目:来自海南昌江食用菌科技小院的《以菇为媒,串联“林、光、瓜菜”富民绿网》项目斩获一等奖。该项目立足海南热带气候特点,针对传统食用菌种植效率低、废弃物污染等问题,突破固体菌种技术瓶颈,创新采用液体菌种工艺,同时资源化利用橡胶木屑等农林废弃物,实现“变废为宝”。据介绍,截至目前,该技术已推广应用超500亩,带动农户亩均增收1万元,开展技术培训超1000人次,相关成果已荣获多项省级与国家级荣誉,成为科技赋能特色产业的典型范例。
获得二等奖的《绿岛循梦:东方市农业固废循环利用创新模式》,由海南东方有机循环利用科技小院研发。项目聚焦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土壤质量提升两大核心命题,构建起“废弃物资源化—土壤改良—绿色生产”的闭环模式,实现降本增效与污染控制双重目标,为海南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样板。该小院团队还凭借相关技术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斩获海南赛区金奖。
“这些项目扎根一线、靶向攻关,既解决了农民急难愁盼的生产问题,又彰显了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大赛评审组组长、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张建华表示,海南科技小院的青年学子们把论文写在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其创新实践不仅破解了热带农业发展痛点,更构建了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鲜活样板,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责任担当。
体系支撑:136家科技小院织密乡村振兴服务网
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在自贸港建设中的核心支撑作用,将科技小院建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按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部署要求,海南持续推动科技小院向特色农业产业聚焦、向基层一线延伸。
截至目前,海南已建成科技小院136家,实现全省特色农业产业全覆盖,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这些小院累计入驻专家220余人、研究生250余人,开展农民培训25万人次,推广农业新技术81项,建立田间试验示范基地37个,成为培育农业科技人才、推广先进技术、服务乡村振兴的“一线阵地”,为海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64%提供了坚实支撑。
未来可期:政产学研用协同赋能自贸港建设
当前,海南自贸港正全力推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储备成为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支撑。据悉,下一步,海南省科协将持续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大对科技小院的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推动科技小院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深度绑定,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同时,海南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小院人才培养功能,鼓励更多青年学子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在自贸港建设的火热实践中长才干、成栋梁。通过持续深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提质增效,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多科技智慧与青春力量,让科技小院成为培育农业科技人才的摇篮、推动产业升级的引擎。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记者:陈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