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行进入30天倒计时的关键节点,为让外籍教师及港澳台师生深度感受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效,11月20日至21日,在海南省科技厅指导下,海南大学举办“探索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主题活动。近50名师生代表在外籍教师、海南省 “海外传播官”Andreev Aleksei的全程策划与带领下,走进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白石岭、巴厘村及海口江东新区(自贸港)展示中心,在实地走访中解码自贸港发展密码,感受其独特魅力。
作为深耕海南旅游领域、长期致力于讲述中国故事与海南故事的“海外传播官”,Andreev Aleksei凭借对海南的深度认知,精心设计了这条兼具自贸港发展特色、文化底蕴与生态价值的两日行程。11月20日,师生一行首站前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在珍贵文物与沉浸式展览中追溯海洋文明脉络与国家主权历史渊源。Andreev Aleksei结合自身游历体验,向师生们分享南海文化与自贸港海洋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随后,队伍抵达白石岭,在登高远眺中领略海南热带山地生态风光,直观感受自贸港在生态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中的实践成果。
11月21日,行程聚焦多元文化交融与发展动能释放。在巴厘村,师生们沉浸式体验东南亚风情与本土文化交融的独特韵味。据Andreev Aleksei介绍,巴厘村以海南侨乡文化为核心打造,承载着归侨群体的生活记忆与文化传承,既是海南对外交流历史的鲜活见证,也彰显了自贸港开放包容的文化底色。
当日下午,活动走进核心站点——海口江东新区(自贸港)展示中心,Andreev Aleksei以双语讲解形式,细致解读自贸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制度设计、规划布局与建设进展,通过鲜活案例展现自贸港蓬勃生机与发展潜力,重点展望封关后江东新区作为自贸港的重点园区之一,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等领域的突破性发展及对区域经济、国际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
全程参与活动的师生表示,由“海外传播官”带队的形式新颖独特,两日行程兼顾文化、生态与发展维度,既让人直观领略海南的自然之美与文化底蕴,更能通过国际化视角深刻理解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意义。大家对自贸港封关后的高质量发展满怀期待,愿以自身行动为自贸港国际传播与开放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主题活动以“亲历者”视角搭建起自贸港文化传播与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既充分发挥了外籍人才的资源优势,也让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故事更具真实性与感染力,推动更多师生成为自贸港建设的见证者、参与者与传播者。海南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持续围绕自贸港建设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助力外籍教师和港澳台师生深度融入自贸港发展进程,共同见证自贸港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编辑:陈博文 通讯员:申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