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医李慧灵:白衣为甲守南海,仁心铸魂护安康

中国军医李慧灵:白衣为甲守南海,仁心铸魂护安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0 14: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热带医学科主任李慧灵被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评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作为牵头创建全军首个临床热带医学学科的她,入伍以来,始终以精湛医术守护生命,以仁心仁术践行使命,全心全意为海岛官兵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李慧灵出生在山东青岛的一个小镇,高中时期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成为她人生的第一个坐标,立志要当一名医生,高考时考取青岛医科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呼吸科医生,而后又到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2年,一则“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即将开诊”的消息,改变了她的职业规划。为了实现儿时的报国梦,经过深思熟虑,她毅然放弃广州的优渥条件,入职海南医院成为一名呼吸科聘用医生。在海南医院,她耳濡目染老军医们的优良作风和无私大爱,“人民军医”四个字从此入心入脑。2014年,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她被特招入伍,正式成为一名军医。

入伍之初,参加新兵训练的李慧灵,以昂扬的姿态接受了朱日和“战场磨刀石”的洗礼。一次训练结束前往食堂途中,她忽闻呼救声,立即扔掉饭盒飞奔而去,发现一名战士心跳骤停,她迅速实施心肺复苏,将战士从死亡线上拉回。这次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守护官兵健康就是保护战斗力,军医不仅要有精湛医术,更要有随时应战的准备。

2019年,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受命成立全军首个临床热带医学科,李慧灵担起了学科建设的重任。为摸清“军队需要什么样的热带医学”,她带着团队跑了3万多公里,调研50余家单位,不断汲取优秀建科经验。

建科之初,既无场地也缺人才,一切都需从零开始。为了能够增加床位,为患者创造更好的医疗条件,李慧灵带着科室成员经历了5次“搬家”。2020年,科室整体搬迁至由板房搭建的江林院区,呼吸机、气管镜等各类诊疗设备陆续配备,科室成员增加到数十人,收治患者数量稳步增长。为了提高岛礁义诊的医疗救治效率,将几十斤重的检测仪器便携化,她带着团队在实验室没日没夜的攻关,头发乱得像“鸡窝”也不顾,最终研发出600克的便携式诊断仪,能挎在作训服腰间,把病原检测时间从几小时缩减到30分钟。战士小马手指骨折感染,她用这台仪器28分钟明确病因,一周就让小马归队。她牵头研发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将诊断时间从3天缩短至2小时。截至目前,海南医院热带医学科已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临床基地、全军临床重点专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供图)

李慧灵的办公室里,挂着她自书的《大医精诚》节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八个字遒劲有力。“医生眼里不能只有疾病,还要有患者”,这是老师对她的教诲,现在她又传授给学生,查房时总会蹲下来与患者平视,了解患者的需求。截至目前,她亲手带教的年轻医生逾百人,如今都已成为医疗战线上的栋梁。学生李泽世尽管早已能独当一面,却总念着那句话:“李主任教会我的不只是医术,更是如何用一颗心去温暖另一颗心。”65岁老兵王大爷患极重度慢阻肺伴肺脓肿,多家医院说“治愈率近乎零”,她查出是牙龈脓肿扩散,大胆制定方案:拔牙、封堵瘘口,每天用30升生理盐水冲洗。王大爷发脾气抱怨拔牙,她天天蹲在床边擦身喂饭,两个月后老人痊愈,逢人就夸“李主任是好军医”。

李慧灵不仅是医者,更是战士。十余年的军旅医途中,她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解放军总医院优良传统,践行着军人使命和医者担当,以白衣作戎装,以听诊器为钢枪,拿处方笺当战术图,从死亡边缘抢回千余个危重患者生命,在广大官兵群众中筑起一道钢铁般的“健康长城”,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力量。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编辑:陈博文 通讯员:汪承丰、张廷义)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