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至7日,2025“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部长会议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主题为“命运与共、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救援机制”。11月6日,“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理事会主席、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主持召开理事会会议,27个合作机制成员、4个合作伙伴代表、8个国际组织驻华代表以及有关驻华使节等出席会议。
王祥喜表示,自2023年11月“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正式成立以来,中方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建成合作机制组织架构,落地14项合作举措,通过实施千人培训计划强化技能提升,立足救援实战锤炼应急救援能力,聚焦科普宣传普及知识培育文化,持续深化多双边交流互鉴并取得积极成效。中方愿秉持开放包容理念,与各方携手深化合作,推动合作机制在助力各国完善灾害治理体系、提升灾害治理能力、守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释放更大效能,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应急力量。各方代表对合作机制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赞赏,一致表达了深化合作的强烈意愿,表示将积极共建合作机制,在灾害管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领域持续深化合作,携手提升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全球灾害治理体系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会议主题聚焦‘命运与共、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救援机制’,核心目标是推动形成更加高效的国际应急响应体系。”应急管理部国际合作和救援司司长来红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在会上分享了中方的经验与做法,也积极学习外方的有益实践。希望通过相互借鉴,形成合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遭遇灾害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救援,最大程度保护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理事会会议审议批准合作机制章程修订案,同意汤加、津巴布韦、格鲁吉亚、马拉维、冈比亚、科摩罗、洪都拉斯7个国家以成员身份加入合作机制,联合国减灾办、亚洲备灾中心2个国际组织以合作伙伴身份加入;正式宣布在合作机制下设立“一带一路”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心、“一带一路”矿山标准国际化工作组;审议通过《2025“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部长会议联合声明》并提请部长会议发布。
会前,王祥喜会见了部分合作机制成员国及国际组织部级代表,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徐加爱、宋元明分别会见了有关部级代表,就进一步深化应急管理合作进行会谈。理事会会议结束后,与会代表观摩了海南省水上救援演练和应急救援装备演示。
据悉,“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正式成立以来,已有34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成为合作机制成员或合作伙伴,合作成果惠及五大洲80多个国家。
据来红州介绍,机制成立两年来,已在人员培训、技术交流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截至目前,已累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训了1800多名应急管理专家与官员,内容涵盖应急理念、搜救技术、安全生产管理、水上及水下救援等实战能力建设。“机制成员国代表对人员培训表现出浓厚兴趣,我们在这一领域达成多项共识,为进一步合作创造了条件。”他说。
本次会议选址海南,适逢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前的重要阶段,具有特殊意义。去年超强台风“摩羯”对海南造成严重影响,凸显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频发带来的挑战。来红州强调,此次汇聚多国及国际组织代表,共同研讨灾害应对特别是台风应急方案,对提升海南乃至区域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