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拾味馆・海南菜发起“我为海南菜代言”品鉴会活动,三亚海鲜餐饮协会代表、本地头部餐饮品牌负责人及全国资深餐饮行业观察者等十余人齐聚一堂,直面海南菜认知困局,共商海南菜发展出路,为海南自贸港封关在即背景下,地方美食文化升级与产业集群发展注入新思考。
“我为海南菜代言”,三亚餐饮人共议“重新定义海南菜”
当日,这场以“我为海南菜代言”的美食达人、餐饮同仁品鉴活动,吸引了三亚市海鲜餐饮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三亚市餐饮产业促进会负责人汪裴,拾味馆联合创始人、拾味集团常务副总裁、海南优道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季弘,三亚市东海龙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国兴,三亚火车头万人海鲜广场董事长边猛,三亚花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卞平花,以及餐饮行业资深研究者中国商界地方美食研究院秘书长申华伟等齐聚。
拾味馆联合创始人、拾味集团常务副总裁、海南优道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季弘认为,在海南封关在即的关键节点,海南餐饮人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认知突破与守正创新十字路口,也是海南菜从“地方风味”迈向“全国品类”的临界点。但海南菜的破局之路到底在哪里?这是三亚餐饮人乃至整个海南餐饮人的共同课题。
长期以来,海南菜一直处于一个认知模式困局:对于当地人来说,它是融入日常的“家常菜”,熟悉到不觉得有什么独特;对外地人游客来讲,即便能感知到海南特有的饮食符号,比如椰子、文昌鸡、清补凉等,却始终难以穿透这些表层元素,触摸到海南菜背后沉淀的地域文化脉络。
要结束这种认知“模糊”状态,就要重新定义海南菜。拾味馆·海南菜在地方菜品类上保持自身定位,与此前常见模式形成差异。这种做法使海南餐饮人看到了地方菜品类发展的更多可能性。既可以通过现代化烹饪技法对本土食材进行处理,改变“海南菜”原有的场景关联;也可以用于接待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展现“海南菜”除了在大排档场景呈现外的其他呈现形式。
携手互助协同发展,“守正+创新”构建海南菜新生态
面对国内餐饮市场激烈竞争的态势,单一品牌孤军奋战已经难以形成声势,海南菜要真正走向全国,必须通过海南餐饮行业协同的力量,共同努力,建立从食材、工艺到品牌输出的完整生态,让海南菜不仅是食物,更是海南文化的载体。
“当餐饮人形成合力,海南菜完全有可能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菜系,从海南的菜变成中国的菜。”龚季弘说。
他以刘润年度演讲2025“进化的力量”中提到的“马拉河鳄鱼”作为比喻,点出了当下餐饮人的核心矛盾:要跨过的“认知依赖”这条鳄鱼,本质上是对“海南菜如何定义”的迷茫,是对固守传统还是大胆拥抱融合的重新选择,让海南菜在新消费时代找到新的对话方式,就是未来方向。
在龚季弘眼中,海南菜的发展不是单一菜系的自我迭代,而是海南文化对外表达的重要载体。当三亚湾这样的地标与拾味馆这样的品牌相遇,当餐饮人聚在一起协同共济,海南菜一定会构建新的生态体系。
海南菜要真正走向全国,消费者吃到的不仅是海南的味道,更是海南的风土人情与生活哲学。正如拾味馆·海南菜走过的20多年,是一部打破偏见、重塑认知的成长史,也是在坚守地域文化的根脉中进行创新,让海南菜从海南的菜变成中国的菜乃至世界的菜的过程。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