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17家企业及机构,2025年(三亚)合作发展对接会硕果累累

签约17家企业及机构,2025年(三亚)合作发展对接会硕果累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1 20: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0月20日,记者从在深圳举办的“琼湾联动启未来 自贸赋能谱新篇”2025年(三亚)合作发展对接会上获悉,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与17家企业及机构顺利签约。

这不仅是一次区域合作的成果落地,更让改革开放“先行者”深圳与自贸时代“开拓者”三亚,在跨越47年的开放叙事中完成了一次深度对话——从1978年12月18日中国改革开放启幕,到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启动全岛封关运作,两个“12•18”节点串联起的,是中国开放能级持续跃升的时代轨迹。

眼下,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在即。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前沿阵地的三亚,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资源,本质上是“改革经验”与“自贸机遇”的双向奔赴。但这种联动并非偶然,这是两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当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脉搏同频,这场跨越47年的“握手”,在对接会现场转化为清晰的合作路径与具体的行动方案。

主题推介、主旨演讲与高峰论坛层层递进,为企业解码海南自贸港价值。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局长助理陈佳从政策优势、区位条件、产业规划等方面展开推介,详细解读了三亚在制度创新、开放政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启赋资本创始人傅哲宽从资本视角,深入分析了科技与消费浪潮下自贸港的投资机遇;招商银行总行跨境金融部资深总监刘明阳则聚焦企业全球化经营,详解自贸港跨境金融服务的创新举措,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专业的金融解决方案;在高峰论坛环节,围绕“大湾区基因如何嫁接自贸港资源”,世邦魏理仕、香港新华集团、中旅免税、信永中和集团等嘉宾展开深入探讨,凝聚起“湾区基因+自贸资源”的合作共识,为两地产业深度融合提供了多元思路。

这些解读不再是抽象的政策宣讲,而是将封关后的红利转化为企业可把握的商业机会。

思想的碰撞凝聚合作共识,而共识的价值,最终需要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落地来检验。对接会的签约环节与出海启动仪式,正是这场合作从“蓝图”走向“实景”的关键一步。

活动现场,大湾区企业(三亚)出海启动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大湾区企业将以三亚为支点,全面拓展全球市场版图,开启国际化发展的新篇章。

紧随其后的签约仪式,更让合作成果清晰落地: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与珠海华发集团深化商业综合体运营合作,与中交广航局聚焦海洋工程、远洋物流等领域,为三亚产业发展注入“城市服务”与“海洋经济”双动能;同时,与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香港新华集团、世邦魏理仕等的合作,覆盖高端服务、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科技制造等领域,一幅环环相扣、相互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图谱逐渐清晰。

此次对接会的圆满举办,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推介会”,更是一场“战略对接会”“思想交流会”“项目落地会”。它让深圳的改革经验与三亚的自贸机遇实现了精准对接,也为两地长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深圳的改革经验与三亚的自贸机遇相结合,必将形成1+1>2的协同效应,与会企业代表对此信心满满。

“签约之后,我们会在大湾区的范围内进行推介活动,宣传推广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和企业去海南发展,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新青年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黄柏澄说。

“本次对接会,为琼湾两地搭建起资源共享、产业联动、机遇共赢的坚实平台。接下来,我们将加大在三亚的离岛免税、岛民免税、商贸等领域的布局。”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向东透露。

未来,随着更多合作项目的落地、更多资源的集聚,三亚与深圳必将在国家开放发展的大潮中,持续释放协同效应,共同谱写琼湾联动、共赢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次活动由三亚市委、市政府主办,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三亚市投资促进局承办。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