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海南省新闻办公室在海南海口联合举办中外记者见面会。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新闻发言人王斌及省财政厅、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省商务厅、海口海关等部门负责人出席,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全岛封关运作准备等议题,回应中外媒体关切。
王斌介绍,海南自贸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标志着其从“顺利开局”迈向“成型起势”的新阶段。他概括了过去五年“一个标志跨越、四个显著突破、五个明显成效”的发展态势,并指出自贸港政策体系已初步建立。截至2025年9月,“零关税”三张清单进口货值达270.6亿元,减免税款50.9亿元;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内销110.8亿元,免征关税8.6亿元。
针对封关运作准备情况,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王奉利表示,目前8个对外开放口岸和10个“二线口岸”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备,64个反走私综合执法站进驻运行,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及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已完成建设并处于热备状态,9月15日已启动“二线口岸”试运行。
在政策红利方面,省财政厅厅长蔡强指出,封关后“零关税”商品将扩大至约6600个,覆盖大部分生产设备和原材料,企业进口设备可节省约20%税收成本。此外,鼓励类产业企业享受15%企业所得税,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亦实行15%优惠,显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海口海关副关长田涛强调,封关后将实施更优惠的“零关税”政策、更宽松的贸易管制及更高效的监管模式,推动外向型经济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及新兴市场拓展。与2020年相比,海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值增长4倍,外贸贡献率近70%。
面对吸引外资的提问,省商务厅副厅长余翔表示,海南依靠“政策制度、产业方向、营商环境”三大优势吸引高质量外资。封关后“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将提至74%,覆盖约6600项商品;海南正构建“4532”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并通过国际投资“单一窗口”等机制优化服务,让外资企业“留得住、发展好”。
见面会还涉及数据跨境流动、东盟贸易合作等议题。王斌补充,海南数字经济年产值已突破千亿元,建成直达香港的文昌国际海缆,并开放9类数据跨境流动场景,为国际数据合作提供便利。
会后,中外媒体采访团将赴海口、儋州、琼海、三亚等地实地调研,深入展示海南封关运作前的政策布局与产业动态。此次活动不仅呈现了自贸港建设成果,更向全球传递了“投资中国、投资海南”的广阔机遇,为海南融入世界舞台注入新动能。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 郑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