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刚加入了海南大学的足球俱乐部,希望在钻研好专业的同时,当一个叱姹球场的校园足球女将!”9月22日,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资源利用与保护专业的研一新生韦日梅在参加完开学典礼后难掩兴奋。骆清铭校长“锻炼以砺心”的寄语,让这位从广西农村走出的女孩,对即将开启的海岛求学时光充满期待——而这份期待的起点,是不久前在自家菜园里,她与母亲共同拆开录取通知书的温暖瞬间。
那段由中国青年报记录的画面,成了韦日梅逐梦路上的生动注脚:在一片菜园子里,韦日梅悄悄走近母亲,双手将录取通知书递给她。母亲看到后惊喜不已,停下手中的农活,擦拭双手的泥土,郑重地撕开录取通知书的封条,和女儿一起绽放出阳光般的笑容。
这张来自海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仅圆了韦日梅的读研梦,更承载着一个农村女孩对“土地情”的坚守与传承。
(7月12日,韦日梅一家在田里庆祝收到录取通知书)
(韦日梅和家人一起在田间劳作)
学农情怀:泥土孕育的青春学会“向下扎根”
韦日梅家里有五个姐弟,父母务农将他们抚养长大。“爸妈一辈子没出过农村,我们的很多选择他们没有经历过,也不善言辞,但只要我们想做,他们就一定支持。”韦日梅说,这份藏在锄头把、围裙角里的爱,是她心底最深沉的力量源泉。
家庭不仅予她温暖,更以土地为课堂,教会她如何“向下扎根”。从小她便知道:课堂学习要刻苦,田间劳作要尽力。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帮父母收割空心菜。她的三个姐姐同样是她的榜样,她们体谅父母的辛苦,每天放学后都会主动去干农活。从小到大,她的作业从来没有落下,也从不让父母操心。
二十年的成长岁月,韦日梅干农活时系的围裙从最初罩住整个身子的宽大款,渐渐缩成贴合腰身的合身样。那些沾在裤脚的泥点、磨破的鞋尖,都成了打磨她意志的砂纸,也成为她与土地解不开、扯不烂的羁绊。这份羁绊,让她在填高考志愿时,毫不犹豫将农学写在第一栏。而父母也一直用默默的支持表达着无声的爱意。
“对我而言,在农学领域继续读研不是为了一张文凭,而是想站在更高的地方,把父母种了半辈子的‘经验’变成‘学问’,让这份刻在骨血里的土地情,开出更丰硕的果实。”韦日梅说。
选择海大:海南自贸港建设催生农业新机遇
韦日梅与海大的故事结缘于几年前。当时还在黑龙江大学读本科的她,因转机在海南短暂停留,却瞬间沉迷在海岛的美景之中:洁白低垂的云海、清凉湿润的海风、枝繁叶茂的椰树……目之所及,都令她心旷神怡。那时她便想,要是能在这样的地方读书学习,该多好?
于是,在本科毕业的夏天,韦日梅的考研念头刚冒头,海南大学便在她心里扎了根。
海南自贸港正在建设国家“南繁硅谷”、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海南自贸港建设催生更多农业发展新机遇……这些关于海南自贸港和学校学科发展的重要信息,犹如明灯,把她心里照得清清楚楚——这所背靠着椰林与热土的海南大学,正是她把“学农”理想扎根更深处的地方。
这个夏天,她终于收到了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梦想,将在这里启航。
学在海大:希望把科研成果写成农民看得懂的“明白纸”
新学期,新开始。韦日梅十分喜欢风景优美、师生和睦的海南大学。开学以来,导师每周都会举行线上小组会,老师的亲切关怀和专业教导,让她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
韦日梅说,这学期,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农药研究及应用技术》等,对于她未来帮助家乡的具体农业实践十分有用。虽然本学期还未开课,但她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主预习。
“接下来,我想跟着导师学最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更想把实验室里的成果写成农民能看懂的‘明白纸’。”她十分期待地说:“等我学有所成了,我要教村里的阿婆用生物药剂治虫,帮叔叔们选好选准农作物新品种,让每一寸土地都物尽其用 。”
从田间到课堂,再从课堂回到田间——她的脚始终沾着泥土,心却一直望着更辽阔的远方。那些在实验室熬的夜、在田间记的笔记,最终都会变成撒向广袤农村的种子,长出更蓬勃的希望。
(9月13日,韦日梅参加足球比赛的大合照)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 许劲草、李豪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