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下午,“中韩建交33周年·2025中韩未来发展济州国际交流周”活动在韩举行。应济州特别自治道政府邀请,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教授出席活动,并以“处在历史关节点的中韩经贸合作”为题作主旨演讲。
迟福林认为,当前,受全球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严重冲击,中韩经贸合作正处在“不进则退”的历史关节点。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推进中韩经贸合作,推动中日韩基于RCEP框架下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由此形成中日韩合力应对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新格局,成为十分现实而紧迫的重大问题。为此,他围绕“‘不进则退’:是否成为中日韩经贸合作面临着的挑战?”“自由贸易:是否成为中日韩经贸合作的重大选项?”“中国大市场:是否成为中韩自由贸易率先突破的重要条件?”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迟福林认为,美国挑起关税战对中日韩经贸合作构成严重挑战,要高度警惕中日韩经贸相互依赖度下降的态势。在这一背景下,合作还是分裂成为中日韩面临的共同课题。深化中日韩经贸合作,不仅是合力应对地缘政治挑战的务实选择,也将引领以RCEP为基础的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迟福林表示,中日韩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受益者,也应当成为自由贸易秩序的坚定维护者。坚定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进程,提速中日韩自贸谈判进程,不仅是保障自身发展利益的现实选择,更是维护区域产供链安全稳定和自由贸易秩序的关键之举。作为全球第二、第四、第十二大经济体,中日韩三国GDP总量约占全球24%,制造业产出约占38.5%。一旦达成中日韩自贸协定,不仅将形成更具韧性的区域增长极,也将为全球贸易注入确定性。研究测算,中日韩自贸协定达成将为三国GDP带来0.3%—1.1%的增量;IMF预测,到2030年中日韩三国将贡献全球25.6%的增长。他认为,在推进中日韩自贸进程中,有两大关键点,一是在RCEP框架下尽快达成中日韩自贸协定,二是在中日韩服务贸易领域实现重要突破。
迟福林教授表示,中国大市场是中韩自由贸易率先突破的重要条件。2024年,中韩货物贸易额2727亿美元,占韩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1%,是同期韩美贸易额的1.4倍,是同期韩日贸易额的3.5倍;其中,韩国对中国出口额达到1329亿美元,占韩国出口总额的20%,高于美国,是韩国对日本出口额的4.5倍。作为超大规模的中国大市场,现在是、将来仍然是韩国的最大市场。第一,中国经济转型增大中韩经贸互补性的趋势尚未改变;第二,中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贸合作格局尚未改变;第三,中国的市场开放将为中韩经贸合作提供重要机遇。他建议,要共同调整中韩关税减让进度;实施“早期收获”项目;在医美、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建立统一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推进中韩服务业市场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衔接;推动中韩数字经济合作进程。
今年是海南省与济州特别自治道结好30周年。迟福林特别建议,要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与济州特别自治道的先导作用。如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和济州特别自治道的开放优势,率先建立“港—道”共同市场,打造中国与韩国以服务业为重点的共同市场,带动引领中韩自由贸易进程。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