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万宁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依法调解、实质化解原则,着力构建矛盾纠纷全周期化解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4月10日,万宁市和乐镇乐群村村民林某某将绣有“躬身力行为人民,陈年旧案一朝解”的锦旗送至镇综治中心,对一场跨越三十年的土地纠纷调解工作给予肯定。自1993年起,林某某、许某某等三户因不足一亩土地权属争执不下。期间,多次尝试解决未果。今年4月,市综治中心统筹司法所提供法律支持、农业中心凭借土地信息厘清地界、村干部以乡情融解对立情绪,经多轮协调终促成三方签订调解协议,多年积怨就此消融。
乐群村的锦旗印证了土地纠纷化解效能,兴隆区某旅业公司的分期还款方案也为综治中心的商事调解能力再添实证。该旅业公司自2020年起拖欠兴隆华侨农场租金27万元,滞纳金累积达45万元,双方对峙陷入僵局。今年7月,在农场将旅业公司诉至万宁市人民法院兴隆法庭后,区综治中心调解员迅速介入,深入剖析企业经营困境与法律风险,推动双方达成分期还款方案。收到租金后,兴隆华侨农场向兴隆法庭提交了撤诉申请书。随着7月26日最后一笔款项到账,农场负责人张某感慨:“没想到不用开庭,这笔租金也能一分不少地收回来,先行调解太好了!”
这两起案例生动诠释了万宁市现代化调解体系的实践成效。通过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与创新“诉调对接”模式,全市构建起矛盾分级处置与风险防范闭环,全面打通公调对接及网格员、村级调解员联动渠道。市级层面同步出台《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细则》,采取市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等“六位一体”工作模式,将重大矛盾化解深度融入法治政府建设与平安建设整体部署,形成协同攻坚合力。在此基础上推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对重大纠纷严格实行“四明确”管理,筑牢风险防控根基。
“综治系统实现‘一窗受理、全流程管理、矛盾一站式化解’。”市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市级平台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挥指挥中枢作用,统筹协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事项,镇级中心通过部门入驻集成服务,常态化开展全域矛盾纠纷摸排调解。今年上半年,全市成功化解涉及婚恋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劳动人事纠纷等类型的286起基层矛盾纠纷,切实筑牢“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防线,有力推动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诉无讼”进一步转型。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 莫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