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海南大学“青春向党·红色寻踪”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队踏上征程,重走琼崖抗战路,探寻陕甘革命老区,跨越2300多公里,在红色热土上追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7月8日,实践队来到了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进入眼帘的是一面鲜艳的红旗,先烈们目光坚定,敢教琼崖换新天的坚韧决心铺面而来,太让人振奋了。”实践队成员李俊豪在参观后感叹到。五指山是“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见证者,是海南的“西柏坡”。
次日,实践队来到了六连岭革命烈士陵园。面对两千多名为国捐躯的先烈,实践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整体默哀三分钟。在纪念墙前,实践队成员廉林洋看着那座无名之碑久久沉默,“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就是那些无名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他在碑前承诺到“我们会守护好这盛世每一天”。
7月19号,实践队来到了甘肃哈达铺长征纪念馆。“让我们向先烈三鞠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佩戴党徽集体向先烈雕像三鞠躬,缅怀先烈。对实践队来说,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党课。
下午,实践队来到了陡峭的腊子口,走进了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实践队队长杨明在参观中看到:在纪念馆的一个角落,有着这么一个展板,上面是年仅17岁的“云贵川”小战士的故事。他感叹道“他比我们最小的成员都小三岁,但他为了革命事业在最美的时候付出了最宝贵的生命。正是无数个‘云贵川’才有我们的今天。我们忘不了也最不应该忘了这些人。”
7月21日,实践队去到了两当兵变纪念馆。在纪念馆实践队成员王兴国第一眼就看到了“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这十四个字。“这是我第一次这么直观的感受到习仲勋老人与群众的鱼水情深,这就是老一辈革命家啊”王兴国不经感叹道。
本次跨域2300多公里的寻踪征途,让实践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实践队成员张克辉表示:“真正的英雄主义不仅存在于惊天动地的壮举中,更体现在日复一日的坚守里。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这同样是一种崇高的信仰。”
据悉,未来,实践队将扮演好红色精神的“代言人”角色,让红色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青年群体中焕发新的荣光。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 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