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口滨海新村街区的拐角,“亲爱的苏”书店静静伫立。推门而入,整洁温馨的空间里,文学书籍整齐陈列,偶有读者静坐阅读,时光仿佛在此放慢了脚步。这家由苏女士主理的独立书店,不仅承载着她的童年梦想,更成为了城市里一处安放心灵的角落。
(书店位于海口滨海新村街区拐角处)
“开书店的念头,从小就在心里扎了根。”苏女士笑着说,“亲爱的苏”这个名字源于她的名字,此前做自媒体时便一直使用,书店开张后顺其自然沿用,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名字统一。
定居海口后,她发现这座宜居的城市虽不缺书店,但自己偏爱的文学类书籍并不充裕,于是决定亲手搭建一个“放自己喜欢的书”的空间。
(书店主理人苏女士)
没有刻意的定位,没有预设的标签,“亲爱的苏”的选书标准简单而坚定——主理人自己喜欢。“我就是这家店的受众,不喜欢的书不会出现在货架上。”苏女士说,这里更像一个“大家愿意来读文学作品的小地方”,吸引的多是热爱文学的读者,其中不少是年轻女性。
一位读者的经历让她记忆犹新:“有一位女生小时候在这附近上学,曾盼着周边有一家书店。多年后她偶然发现我们,激动地说,‘小时候的愿望实现了’。她的感动,也深深打动了我。”
(书店店内)
除了书籍,书店还不定期举办文化活动。近期一场围绕漫画《心的散步》的分享会,便传递出苏女士想倡导的生活态度——书中以黑白画记录人在失去后的疗愈与重生,提醒人们慢下来感受生活。作者石榴老师因喜爱海口,更将当地椰子树比作“烟花树”,欣然应邀而来。
(书店一角展示的独立漫画与音乐作品)
谈及经营,苏女士坦言最看重“真心”:“哪怕参与的人不多,只要是自己真心喜欢的事、真心认可的书,就值得去做。”在她看来,当下的生活已然是理想状态:“做着喜欢的事,遇见有趣的人,曾经想做却没机会做的事,现在正一点点实现。”
对于书店之于城市的意义,苏女士说:“或许就是让人们知道,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在大家感到焦虑时,总有一盏灯、一页书在为你守候。”而这座给了她舒适感的城市,也让她甘愿在此搭建起属于自己的小小理想国,为海口的文化肌理增添一抹温柔的书香。
(墙上张贴的诗句与图文)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 王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