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越海·杏林共济”中外实践团走进海南疍家博物馆,探寻海耕文明密码

“雏鹰越海·杏林共济”中外实践团走进海南疍家博物馆,探寻海耕文明密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4 16: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13日,海南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雏鹰越海·杏林共济”中外实践团走进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海南疍家博物馆,通过实地调研探寻海耕文明密码,感受科技赋能下传统文化传承的活力。

在这座以“疍家帽”为设计灵感的博物馆内,30米长的巨型三折幕生动再现疍民“劈波斩浪”的航海场景,触控互动装置细致展示疍家美食制作工艺,3D环绕技术让参观者沉浸式体验南海风情。“数字化手段让古老文化鲜活起来。”巴基斯坦留学生何其幸感慨道。

实践团系统考察了疍家文化发展脉络:“源流篇”展区呈现从史前落笔洞人到明清“更路南海”的演变;“咸水歌谣”展厅通过非遗传承人原声录音、手抄歌本及多媒体互动,展现独特音乐传统;“技艺传承”展区以造船工具、渔具实物和采珠场景复原,诠释“以舟为家”的生活智慧。一艘7米长的复原疍家渔船尤为抢眼,其精巧布局中,厨房、卧室与渔网、神龛相映成趣,船舷上记录孩童身高的刻痕等细节,让中外学生深切感受到疍民生活的独特魅力。

专题分享会上,许舒怡老师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疍民研究的三个主题与四个方向》为题,梳理了近四十年疍民研究的突破:研究区域从闽粤扩展至云南、澳门等地,研究对象细化为“海疍”“河疍”等亚类型,研究视角深入女性角色、农业生计等领域,涵盖历史学、体质人类学、海洋社会学及跨学科研究等方向。

“疍家人与海共生的智慧,为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带队教师田丰表示,实践团将持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医学的融合路径,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人才注入文化底蕴。此次活动让中外师生既领略了海洋文化魅力,也为文化传承与健康促进的创新结合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