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5年到2025年,30年光阴里,邢少云的双手从颤抖着不敢直接触碰患者,到能赤手为溃疡深可见骨的伤口清创包扎。作为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皮肤康复科护士,她用三十年坚守,在麻风病防治最前沿书写了“以心换心”的医者担当。
草棚泥瓦间的青春抉择:从恐惧到守护
1995年盛夏,21岁的邢少云从卫校毕业,被分配至海南省最大的麻风病医院。当时的病区仅有草棚、泥瓦房和两栋三十年代的危楼,医护人员需穿戴厚重防护服,与患者保持三米距离。“第一次给患者送药,他们躲在门后,不敢接药的手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比我更怕。”她回忆,患者因手足畸形刻意避让的身影,彻底击碎了她的恐惧。
从青涩护理员,到主动打破隔离衣隔阂的“知心人”,邢少云用十五年完成蜕变。2010年,她首次赤手为老人包扎伤口,那位多年闭门不出的患者泪流满面:“几十年没人敢握我的手。”
如今,她的团队将病区溃疡率从28%降至5%以下,用创疡再生医疗技术让数百名患者避免截肢。
苗岭深处的“移动诊所”:技术下沉与心灵救赎
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市县的麻风院村,邢少云曾目睹患者因误解自行护理伤口、医护人员将药品丢在门口的场景。2004年起,她带队开展“麻风病人难愈合创面救助行动”,每月深入13个麻风院村巡诊,建立微信群动态跟踪病情,4年救助患者198人次,创面有效率达93%。
“87岁的徐阿公双目失明,双足溃疡严重,我们换药、照光、按摩整整一年。”邢少云说,老人痊愈后哽咽着说“你们比亲生儿女还好”,让她读懂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她还推动建立全省麻风老年护理服务体系,为休养员申请到每月不低于1130元的生活补助,用制度保障温暖晚年。
荣誉背后的初心:共产党员的“麻风答卷”
作为23年党龄的党员,邢少云先后获得南丁格尔奖章、白求恩奖章等荣誉。“这些不是个人勋章,是团队和患者的信任。”她带领的“邢少云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三年开展服务45次,培养35名基层麻风护理骨干。在她看来,共产党员的使命就是“走进被遗忘的角落,让生命重新开花”。
2024年,海南省新发麻风病患者人数为0。邢少云的下一个目标是完善早期筛查体系、消除社会歧视。
“当最后一位患者能坦然走在阳光下,我们的坚守才算圆满。”她说,三十载未松开的手,握住的不仅是患者的信任,更是一名医者对生命的承诺。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 肖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