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午,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海南省委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指导,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大讲坛2025年第8讲(总第560讲),在海南省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开讲。知名学者柴晓明围绕《道德经与文化自信》主题,为现场听众及2万多名线上观众带来一场对中华经典《道德经》的深度解读。
柴晓明是《〈道德经〉三味——做人做事做管理》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签约作家,同时担任中华老子协会副会长。在两个半小时的报告中,他以独特的“字句段章篇”五字柴氏“以经解经”阅读法,解析《道德经》10个核心关键词,系统阐释这部经典的文本内涵、当代文化价值、哲学意义与历史地位。
“《道德经》是一部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伟大著作。但是,真正认真阅读并读懂的人并不多,知道《道德经》文化价值与历史地位的人就更少。”报告会开场,柴晓明以这样的话语引发听众深思。他指出,《道德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瑰宝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文化自信意义重大。从广义文化视角出发,这部经典蕴含的思想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柴晓明通过大量史料和研究成果表明,学界曾有人质疑中国古代“思辨哲学”的存在,但《道德经》拥有完整且逻辑严谨的“理性思辨”思想体系,远超同时代其他著作。他还介绍,《道德经》原文本不分章,汉朝刘向将其分为81章的做法,导致后世误解其为杂乱语录集。依据出土的竹简本、帛书本资料,其研究团队在不改变81章本字数和字序的情况下,重新章句为四部八篇的柴晓明本《道德经》,还原了经典的著作原貌。
在阐述《道德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时,柴晓明强调,两者虽来源不同,但存在高度契合性。《道德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观“相契合”,如“道冲而用之又弗盈,渊兮似万物之宗”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矛盾对立统一律的认识相符,“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则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契合。这种契合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提供文化土壤,也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
此外,柴晓明还探讨了《道德经》的当代价值与历史地位。他表示,这部经典是中国人的“元文化”“精神血脉”和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其蕴含的智慧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人生哲学,也适用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在世界文明体系中,《道德经》是最早的“思辨哲学”和“领导哲学”著作之一,早于西方哲学奠基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一百余年,也早于马克思将哲学应用于社会现实研究的著作2000余年,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也推动着世界文化多样性与人类文明进步。
报告会结束后,现场听众反响热烈,认为此次讲解深入浅出,加深了对《道德经》的理解,激发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大家表示,要积极汲取其中哲学智慧与管理精髓,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建设深度融合。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吴春秋认为,此次讲座围绕《道德经》的文本典范性、哲学本体性及现代应用性展开探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据了解,报告会视频后期制作完成后,将在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南自贸频道、“海南社科”微信公众号、“省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网)”等线上平台播出,方便更多人学习。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