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区高校齐聚椰城:共筑命运共同体,探索发展新路径

热区高校齐聚椰城:共筑命运共同体,探索发展新路径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29 13: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13日至16日,海南大学迎来了一场汇聚全球智慧的盛会——热区高校联盟2025年年会在此举行。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49家热区高校联盟成员单位代表,以及全球共107家关心热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政府机构、国际组织、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代表,齐聚椰城,共同为全球热区可持续发展描绘新蓝图。

热带使命:从“地理热区”到“发展热区”的热带实践

联合国官方网站2022年发布的《热区现状报告》显示,热带地区分布着109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全球39.8%的陆地面积,养育着33.7亿人口,贡献了全球54%的可再生水资源、80%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大部分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然而,热带地区目前面临着粮食安全、疾病蔓延、生态脆弱和文化传承困境等严峻挑战。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兼具热带地区和教育科技比较优势的国家,应担起重任,化热带地区资源优势为发展动力,为热带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如何将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如何通过教育合作破解区域发展困境?

“热区高校联盟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疾病传播等全球挑战中扮演重要角色。联盟各成员应共同努力,通过构建热带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实施教育科技创新加速器、强化数字伦理与可持续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将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为实现优质教育的桥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看来,热区高校联盟的成立,正是对这一时代命题的回应。

为顺应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时代潮流,凝聚全球教育合力,助力热带地区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动能,2023年11月,海南大学联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埃及开罗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7所全球热带地区头部高校和科研机构发起成立热区高校联盟。

“热区高校联盟是全球首个面向热带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多边合作平台,为世界教育合作提供了热区方案,为全球生态平衡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热区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总督学刘锦介绍道。

从海南椰林到巴西雨林,热区高校联盟作为高等教育多边合作平台,汇聚了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101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形成了跨越国界的合作交流网络。

加纳西蒙·迪东·东博商业与综合发展研究大学校长埃马纽埃尔·坎切贝·德比莱说:“热区高校联盟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共同应对挑战的平台,通过研究、政策制定和发展推广,从全球和本土的视角寻求解决方案。”

“创新引擎:全球协作驱动可持续发展的热带方案”

从热区高校联盟成立到如今近一年半的时间,联盟各成员单位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热区高校联盟成立以来,各成员以共同使命为引领,深入开展知识共享、文化交流、危机支持等多领域合作,在数字化教育方面树立了成功典范,为全球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津巴布韦大学校长保罗·马弗莫说道。

在热区高校联盟2025年年会开幕式现场,联合国训练研究所繁荣司司长隈元美穂子与热区高校联盟骆清铭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当被问及合作缘由,她解释道:“海南大学联合发起成立的热区高校联盟汇聚高校、政府、企业及民间社会力量,为热带地区创造可持续的创业机遇。希望通过热区高校联盟、海南大学与联合国训练研究所三方协作,共同开创一个更具包容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未来,更好地在热带地区培育青年领导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与联合国训练研究所签署合作备忘录仅仅是热区高校联盟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为系统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本届热区高校联盟年会还举行了联盟建设成果发布会,《热区高校联盟白皮书》涵盖联盟章程、联盟建设大事记、联盟成员单位合作分析报告等内容,使联盟成员单位得以系统回顾过去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为未来的合作与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热区高校联盟科技转化项目合集》展示了联盟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的实力与潜力,为热带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智慧文明互鉴研究院的揭牌以及《〈白居易诗歌全集〉英译》的首发,不仅丰富了联盟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热区高校联盟来华留学/访学奖学金项目”与国际暑期学校等活动的开启,为国际青年学者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机会,人才培养的“热力学效应”也愈加显著。

来自阿联酋阿布扎比管理学院国际事务与行政发展办公室主任黄侃雯对与海南的合作表达了深切的期待,她说:“阿布扎比正计划在农业、酒店业和旅游业等关键领域进行一系列战略投资,深化与海南的合作。我认为海南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希望海南企业可以积极探索阿联酋市场。”

本届年会期间还举办了热区高校联盟2025年年会平行论坛,论坛围绕“热带高效农业与科技兴农”、“全健康与热带疫病防控”、“文明互鉴与数字人文”和“蓝碳科技与绿色发展”等4大主题集思广益,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中和书院2023级政治学专业(国际关系方向)硕士留学生扎曼(孟加拉国)分享道:“年会汇聚了来自热区各高校的优秀专家学者,参与本次年会,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还加深了我对本专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

人文共生:多元文化交织的“热带温度”

4月13日晚,在热区高校联盟2025年年会文艺晚会的舞台上,钢琴旋律与民族舞蹈交织,传统竹木乐器与现代化编曲相融,营造出一幅多元文化交融的画卷。海南大学中外学生身着不同民族的传统服饰,用歌声与舞步展现了海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热区高校联盟成员间的深厚情谊。

“旧日朋友怎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当《热区之声》的旋律响起,全场屏息凝神。这首将热带地区经典歌曲重新编创的作品,跨越国界与文化的界限,将现场每一个人的心紧紧相连。

“这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更让我感受到艺术的无限魅力。”印度尼西亚万隆理工学院国际事务处负责人阿宁德里亚·纳斯提蒂感慨道。她表示,表演者们的才华与真诚深深打动了她,而这种跨越文化的共鸣,正是热带地区最珍贵的文明基因。

马来西亚棕榈油总署署长巴威斯赞叹道:“《热区之声》通过串联多首具有代表性的热带国家传统曲目,展现了多元文化在热带地区的交融与共鸣。演出节奏热烈欢快,又充满情感张力,呈现了热区的风土人情,令人感受到大海般包容与开放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4月13日至18日,来自热区17个国家的31名青年代表齐聚海南,开展了为期6天的热区高校青年领袖研学旗舰营活动。研学期间,各国青年代表参加了“一带一路”青年发展论坛,聆听全球化视角下的教育创新思路,并通过集中实地走访海口、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等地,全方位了解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果。

来自越南的营员裴怀秋表示,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深刻感受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的活力。作为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在这里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愿意同他们一道为越中友好友谊贡献青年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年会期间身着志愿服的“热带使者”在各自岗位贡献力量。他们是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志愿者,此刻却化身为文化交流的使者,用热情的笑容和细致的服务,为这场多元文化的盛宴画上温暖的句号。

“在本次年会期间,我所对接的嘉宾对我的帮助表示感谢,并称赞我是一个机灵且充满活力的女孩,总是传递快乐。他们还希望有一天我能去他们的国家做客。”来自青云书院传播专业23级本科生韩泽慧在本次年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中主要负责接待境外代表。在她看来,这次志愿活动意义非凡,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还认识了许多朋友和老师,并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共同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马来西亚国油科技大学校长穆罕默德·易卜拉欣·阿卜杜勒·慕达立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要祝贺海南大学成功举办了此次热区高校联盟2025年年会。这次活动组织得非常出色,议程安排周密,参会情况也很理想。这种人文共生的理念,正是热带地区最动人的温度。”

为确保本次年会的顺利进行,海南大学以“服务国家战略、引领热区发展”为宗旨,构建“1+7+N”全维度会议筹备体系。学校成立专项工作组,联动全校多部门形成“战略统筹—执行落地—资源保障”全链条服务矩阵。从嘉宾接待的“一站式”闭环服务,到日程设置的“热带特色”精准植入,均贯穿包容开放理念,会议还特别设计了多语种服务和互动环节,让全球参与者深度感知热带文明的多元魅力与合作温度。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 王一钦、梁淑仪)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