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海南特色热带食品研究院在陵水清水湾正式揭牌成立。该研究院由海南年百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大连工业大学、深圳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四方共建,旨在打通传统美食“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发展链条,推动海南特色食品产业现代化升级。
研究院的成立积极响应了国家“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中关于“推动传统食品产业现代化升级”及“健康中国2030”战略部署。
据了解,研究院将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优势,深入挖掘弘扬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依托海南热带资源,构建贯通“产、学、研”各环节的特色食品加工全产业链条,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海南传统食品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揭牌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霖,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许振凌,大连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苑晓杰,深圳大学副校长李永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党委书记陈锐,海南东榕投资集团董事长、海南年百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陈昌胜,以及来自海南省种业实验室、三亚市院士联合会、海南省营养学会、陵水黎族自治县等政企学研机构的负责人共同为研究院成立揭牌。
仪式上,共建四方签署共建协议并启动研究院运行。
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许振凌表示,研究院聚焦海南特色热带食品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发,对发挥院士团队产学研优势、开辟海南传统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新赛道、推动特色产业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省科协将在研究院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好联络服务工作。
海南东榕投资集团董事长、海南年百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陈昌胜介绍道,研究院将以“科技+产业”双轮驱动为海南热带食品产业注入新质生产力。研究院首先将构建以“海南糟粕醋”为代表的现代化标准生产体系,计划未来5年打造500亿产值的“海南糟粕醋”全产业链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表示,研究院将构建“基础研究—技术突破—产业转化”的创新生态链,聚焦海南非遗美食的现代化升级,推动传统工艺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培育创新产品矩阵,为全国传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海南方案”。
参与共建的大连工业大学、深圳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相关专家学者围绕海南传统特色食品的产业升级路径展开探讨。各方一致认为,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助力海南特色食品产业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活动主办方供图)
海南地方传统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近年来,糟粕醋等海南特色美食受到越来越多游客喜爱。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推进,这些特色食品将有机会参与更多国际美食交流。
海南年百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打造的海南特色热带食品加工项目基地,为研究院的研究提供了实践案例和科创平台。据悉,该基地投资2亿余元,占地面积34207㎡,总建筑面积约47265.6㎡,建设了综合办公楼、仓储冷链配送中心、热带果蔬加工中心、槽粕醋生产车间、现代化高新实验室平台等。其中,仓储冷链配送中心采用先进冷藏保鲜技术,拥有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精准控温、智能化分拣、精准控效。糟粕醋生产车间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自研智能化发酵平台,实现传统产业的规模化和智能化生产,严格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中心打造可视化参观通道,确保生产过程公开透明化。建设集检验、研发、科学研究一体化的高标准实验室平台,贯彻落实食品安全要素。同时,基地项目还大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与当地农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动果蔬种植标准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糟粕醋产业全域链合作框架下,签约各方将共同致力于把糟粕醋从“海南特色小吃”升级为“国民级酸汤调味品”,推动糟粕醋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府引领下共同打造“海南糟粕醋”区域公共品牌,将非遗美食转化为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消费IP,带动百亿级消费市场。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 韦传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