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自贸港7年成型起势的路上,在自贸港一个个大胆试、大胆创、自主改的故事里,中建一局“建”证着海南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主导产业补链延链、优化升级,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支点筑牢地基,与海南一道潮头观澜,蓬勃发展。
四大地标,文旅融合,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在南海之滨的这方热土,从来就不缺少文化的滋养。动人的海南故事每一天都在发生,等待着人们的挖掘、讲述和聆听。
夜幕降临,1000余台无人机点亮亚特景区的夜空,3000多平米的购物大道游人如织……全球第三座亚特兰蒂斯、全国首座超七星级酒店——三亚海棠湾亚特兰蒂斯酒店,以“科技赋能文旅”的崭新姿态迎接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三亚海棠湾亚特兰蒂斯酒店作为新晋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沿线必打卡目的地,集度假酒店、特色海洋文化体验等八大业态于一体,以“海洋文化+顶级配套”模式重新定义了海南高端旅游体验,在自贸港展现着海南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蓬勃活力。
海口国际免税城凭借丰富的业态和艺术氛围,呈现出全新的消费体验,2年间累计接待超千万人次,激发海南免税购物消费市场活力。目前,配套新型办公综合体、创意型商业、高品质人才社区地块已相继竣工,星级酒店仍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建成后将进一步拓展完善区域服务功能,对构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推进双循环枢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依托文化产业讲好海南故事、传递海南声音,建设海南省“自己”的文化艺术场馆刻不容缓。海南省十大重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项目——海南省美术馆项目现已主体结构封顶,建设进度条进入竣工冲刺阶段。项目建成后,海口将与江东新区其他重点项目形成文化集群效应,更多自贸港的故事将在这座美术馆拉开帷幕。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热潮中,三亚中央一座文化新地标建设正酣——海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项目首块阀板浇筑节点顺利完成。项目借鉴疍家“蛋形船屋”的流线型轮廓,将“以船为家”的居住智慧,转化为现代建筑的流动语言,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乃至全球优质文化演艺行业的表演、创作、资本、科技等各类资源向海南聚集。
聚链成群,向海图强,构筑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
当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集聚种业创新企业3100多家,“南繁硅谷”已建成全国数量最多、空间最大、体系最全的生物育种创新平台,成为种业产业链科技创新标杆。
作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重大科研平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建设项目已正式投入使用。为了全方位打造种质资源的“保险箱”,项目采用玻璃幕墙配置中空低辐射玻璃,夏季将阻隔大量紫外线辐射,既降低实验环境能耗又保护珍贵种质资源免受光辐射损害,支撑玉米育种全周期研究,着力打造农业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国际领先的科研基地。
在海南自贸港“向海图强”的澎湃浪潮中,新质生产力的应用早已深入中国石油海南区域总部基地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5G无人机巡视、喷涂机器人、智能划线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十余项关键性智能建造技术在项目随处可见。
“确保主体钢结构完美成型,品质为先是我们一贯的坚持。”项目负责人说道。为保障高难度双向大跨转换安装的顺利进行,项目团队将挂钩、安全U型环深化在加工图纸中,并将其随构件一体打砂除锈、喷漆、成型,既保证了工人作业环境的安全可靠又保障实体施工的质量一次成优。
开放共享,“医”心为民,建设国际医疗开放创新策源地
随着海南博鳌超级医院申报进口的首票“零关税”药械在海口海关所属博鳌机场海关通关放行,先行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和医疗科技创新平台进度条再次刷新。
国内首个“永不落幕”的国际药械展示平台——国际创新药械交流转换中心项目,是全国唯一一个汇集全球创新药品与医疗器械的长期展示馆,也是海南自贸港坚持开放与合作的一个生动缩影。从开工到竣工验收,仅用时138天便实现了“从零到整”,向世界展现中国速度。
银发浪潮下书写“长寿岛”新答卷!海南在充分发挥“健康岛”“长寿岛”的优势,着力打造海南省“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重点工程——海南省老年医疗中心(一期)项目,致力于完善海南卫生健康事业总体布局。
六水共治,不负青山,海绵城市造福民生
在海南全域构建生态韧性城市的战略框架下,为更好落地自贸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疏通城市管网“毛细血管”是重塑岛域生态基底,夯实人居环境,推动生态价值向民生福祉的持续转化的应有之义。
让雨水污水“各行其道”!海南重点民生工程——琼海市主城区排水管网治理工程EPC项目正加速建设,项目的建设将从源头上治愈琼海市主城区水污染顽疾,切实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琼海市人居环境,加快琼海市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