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中再获佳绩

海南大学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中再获佳绩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2-27 16: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全国总决赛在天津大学落下帷幕。海南大学参赛团队表现优异,获得2金2银5铜。

(项目生化实验组进行培养基配置实验 海南大学供图)

高教主赛道金奖“微观生命之眼——首创维护海洋环境安全的微生物快速智检装备”获奖团队成员、朴诚书院2020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商文楷表示,他一直对创新创业类活动和比赛非常感兴趣,自大一入学就加入了该团队。“通过万逸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引导,我所在的朴诚书院也全力护航项目推进,积极开展项目宣传和团队招募,并提供了会议、研讨、演练、录制的场地、人员、设备及相关指导,全方位激发了团队的科研热情、激活了团队的创新动力。”商文楷说。在团队项目推进过程中,商文楷承担着项目负责人一职。在他眼中,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个队员的努力,更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学校、书院的全力支持。

(团队负责人商文楷与工程师讨论仪器装配细节 海南大学供图)

“大二时有幸聆听了一场与该项目相关的讲座,深深地被吸引和打动,于是我就勇敢地毛遂自荐,主动提交了报名申请表,最终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团队中的一员。”乘风书院2021级水产养殖学专业于浩然说道。

怀揣着对创新创业大赛的热情与憧憬,来自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水产养殖学、会计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不同专业背景的五位同学经过层层选拔,共同参与到“微观生命之眼——首创维护海洋环境安全的微生物快速智检装备”项目团队之中。

随着项目的不断开展,他们的想法逐渐从最开始的计划转变为项目完善,并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但逐梦之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与挑战。

“一方面要跟着指导老师的节奏,深入了解项目的全部内容、明确项目的运行机理、掌握项目的核心要素,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工商管理专业基础,捕捉最新市场讯息,全力准备好市场分析和路演答辩,将项目的独特之处完美呈现。”天工书院2021级工商管理专业王诺嫣说。作为新加入成员,王诺嫣负责市场分析和路演答辩。如何打破学科壁垒、发挥专业优势,快速熟悉、适应并融入项目是她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每当焦头烂额时,我都会积极与实验室的研究生学长学姐们交流,同时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寻找相关行业的专家共同研讨,以期获得更多更细的对内对外数据,同时有效借鉴成熟经验,精准分析并把控整体流程,从而使得分析结果落地生根。”商文楷说道。

(团队成员进行实验数据记录 海南大学供图)

除了急需突破的技术难题,繁重的课业、项目竞赛带来的压力,这些都不断磨砺着团队成员的心性。如何保持平和的心态成为需要直面的问题之一。“在准备全国比赛时恰好也是课业任务最繁重的时候,高强度的项目任务和强负荷的学业压力给我的身心带来了巨大挑战。我主动与团队的小伙伴们谈心,制定了‘每日计划’,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积极与指导老师沟通,学会了通过提高效率来提高项目和学业的完成量,从而稳住了好的心态,做到了从容应对各种挑战。”乘风书院2022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杨佳仪回忆着往事。

(海南大学供图)

(团队成员讨论装备开发流程 海南大学供图)

随着项目内容日趋完善、项目运行日渐成熟、项目成效日益凸显,团队成员最终在全国总决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团队参赛合影留念 海南大学供图)

回顾破晓之前,和团队成员一同顶住压力、摸索前行的日子,于浩然感慨万千。“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团队发挥凝聚力和战斗力,一起攻坚克难是非常重要的。团队成员为了让我尽快找到比赛感觉,大家分组担任评委陪我进行小组模拟演练,在多次练习中我也逐渐找到了状态和自信。”

“我们在进行创新创业类比赛的时候,一定要打破惯性思维,学会紧跟时代发展,从多维度去思考和创新,同时也要杜绝以功利性为目的做项目,真正做到始于初心、源于热爱、臻于匠心、成于坚守,这样才能收获创新创业项目本身所带来的意义和价值。”天工书院2021级会计学专业汤璟珩说道。每一次创新都必定起源于创新思维。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在他们眼中,不仅要善于应对变化的形势、打破思维的定式,又要拥有敢于冲破旧格局、锐意进取的勇气,同时还要紧紧把握住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凡事只有受得住苦难、耐得住寂寞,才能存得住信念、担得起责任。创新创业类大赛的备赛过程是漫长且枯燥的,同时也是充满艰辛的,每一位成员都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心血,同学们只有勇敢地坚持下去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实现自我能力和价值的提升。”商文楷说。

(团队交流研讨 海南大学供图)

海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教育,始终将创新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加快推进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通过实施完全学分制、协同创新中心和书院制三大改革,强化不同学科专业的交叉、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完善“个性化”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