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历史文化专家考察琼中东坡岭摩崖石刻

海南历史文化专家考察琼中东坡岭摩崖石刻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7-07 16: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6日,海南省苏学研究会邀约省历史文化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前往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专题考察位于湾岭镇新坡村的东坡岭,认真研判东坡岭摩崖石刻遗迹与相关史实,并参加了琼中县委召开的“东坡岭摩崖石刻座谈会”。

6月27日至28日,海南省委书记冯飞在海南省级领导干部主题教育读书班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提出要求,“挖掘、保护和利用好东坡文化,形成特色文化优势”。海南省苏学研究会认真学习领会,积极贯彻落实,在深入挖掘海南东坡文化资源、推动形成特色文化优势方面,提出新的目标任务。

近年来,苏学研究专家通过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确认苏东坡到过昌化江畔,为今日昌江黎族自治县挖掘、利用东坡峻灵王文化提供了学术支撑,使全省东坡行经之地由史料记载的澄迈、琼山、临高、儋州,新增昌江,共五市县。

琼中于1948年设县,这一区域历史上曾分属安定、琼山等地,县域北部黎母山镇部分山岭,亦曾隶属于古昌化(儋耳)。据文献记载,苏东坡足迹没有踏过今日琼中一带。然而,位于黎母山脉东南方的琼中县湾岭镇金包村,东北2公里处,众多山岭之中,有一座东坡岭,原名梅岭,最高处有一组高约三四米,宽五米左右的花岗岩巨石,背阴一面刻有许多文字,尽管多数已因年代久远、风化侵蚀,但从尚可辨读的文字中,可以确定即为光绪《琼州府志》中记载的苏东坡《题黎婺山》诗。其诗右侧另有一诗,并可见有“万历二十有七年邓将军……”等字样,史料记载为“平黎子曾忠”和苏东坡诗作。

相传《题黎婺山》诗为苏东坡作,但《苏轼全集》、《全宋诗》、《海外集》等权威文献中没有收录。石刻“万历二十有七年”,是1599年,由此可认定,明神宗年间已有石刻认定此诗为苏东坡作。

为进一步研究、挖掘东坡文化历史遗存,海南省苏学研究会邀请组织历史文化专家学者,在大量研读相关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专程赴琼中县湾岭镇作田野调查。

当日天气炎热,山路崎岖,两里多长的登岭小路,有多处积存雨水,泥泞不堪。小路两侧杂树枝桠横生侧立,岭上石块苔藓湿滑。在当地镇政府和村民引导协助下,专家们登上东坡岭,瞻仰察看已有420多年历史的摩崖石刻。

(琼中县副县长崔大伟(左二)、县旅文局副局长陈颖春(右三)等与考察组成员在岭上县文物保护单位“东坡诗摩崖石刻”碑前合影留念,右后侧即刻有《题黎婺山》诗的山石 海南省苏学研究会供图)

(专家在湿滑陡峭、难以立足的山石上,详细辨识石刻文字 海南省苏学研究会供图)

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海南省社科联社会组织历史文化学部党总支书记李公羽,海南省历史文化研究基地主任、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长青,海南文化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文艺学硕士生导师焦勇勤,海南省地方历史与文化研究所负责人陈勇,海南省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彭桐,海南省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琼中县教师培训管理中心中学正高级教师王世焱等专家学者,以及海南大学部分在读研究生,参加实地考察。

(光绪《琼州府志》中“黎婺山”条记载:“中间有东坡手书诗一首”“今此壁已裂为二” 海南省苏学研究会供图)

当日下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召开“东坡岭摩崖石刻座谈会”。县委常委、副县长吴攀龙出席并主持会议。县旅文局、县文联、县党史县志研究室、湾岭镇政府等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出席座谈会。

(琼中县“东坡岭摩崖石刻座谈会”现场 海南省苏学研究会供图)

李公羽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全省认真学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相关情况,以及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盛况,简要阐述了深入挖掘和利用东坡文化的意义,并就《题黎婺山》诗的史料文献情况作了说明。同时,他对下一步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一珍贵的摩崖石刻,努力推进琼中形成自身独特优势的历史文化品牌,改变琼中历来仅靠自然资源推介文化旅游发展的局面,并就近期做法与中长期规划,谈了有关设想。

李长青教授从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角度,对琼中开展深度研学旅游,使游客广闻博识、增长阅历,提出了建议,并从海南民族史学角度,对正确理解和认识明代中央政府大规模“平黎”的战事史实进行阐述,提出重要意见。

焦勇勤教授就挖掘和利用东坡文化的广义、狭义作简要辨析,认为要高度重视东坡文化的后世接受史,在全省同城化、全省一盘棋的大背景下,东坡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不能局限于东坡先生足迹所到之处,也不能局限于东坡先生诗词书画。他指出,琼中湾岭镇岭门村,当地人习惯称为“岭门老市”。从明清至民国,此地不仅是黎汉居民通商要道,形成重要墟市,同时也是黎汉文化交汇融合之地。在战略上,这里是进入五指山腹地的险要关隘,兵家必争。今天仍有必要研究这段历史,开发和利用“岭门老市”的品牌。东坡先生与幼子苏过居儋期间,对黎汉民族矛盾极力劝和,首倡“自治”;东坡先生曾写有“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的诗句。在他心目之中,海南州的黎母山,与内地中原的嵩山、邙山没有什么区别。

彭桐、陈勇等也分别从历史、文化、产业、文旅融合等层面发表看法。

吴攀龙对苏学研究专家不惧酷暑、不怕劳累,专程深入山区实地勘察摩崖石刻,助力琼中历史文化研究与发展,表示真诚的感谢。他说:“自从分管文化旅游,即开始认真思考琼中地区从哪里破题,推进旅游资源、产品和业态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他指出,今天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打开琼中地区旅游文化新局面是十分宝贵的,这是一次具有破题意义和价值的会议。在主题教育中,以琼中地区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我们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作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琼中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他要求,县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梳理、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积极配合,充分准备,对下一步深入挖掘、大力保护、广泛利用东坡文化,从制度设计、路径安排、项目规划、资源利用和产业开发等方面,努力形成琼中自身的特色文化优势。

(琼中县委常委、副县长吴攀龙主持会议,并就挖掘、保护和利用好东坡文化提出具体要求 海南省苏学研究会供图)

专家考察组同日还现场探访了位于黎母山镇大保村山深林密之处的“水会所城遗址”。

(中国日报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