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界人士聚三亚 谈如何立足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

(记者 王晓斌)中国电影当前摆着国内市场复苏难题,更始终面临“走出去”困境。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20日举办分论坛,以“立足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邀请业界嘉宾共论中国电影的国际视野。

电影界人士聚三亚 谈如何立足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中新网 2022-12-21 14: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新网三亚12月20日电 (记者 王晓斌)中国电影当前摆着国内市场复苏难题,更始终面临“走出去”困境。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20日举办分论坛,以“立足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邀请业界嘉宾共论中国电影的国际视野。

中国文化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良好,2021年对外文化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同比增长38.7%。但作为文化产业龙头的电影,三年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在低谷中徘徊。

“我觉得中国电影现在需要中国视野。”新丽传媒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新丽电影首席执行官李宁说,业界需先想办法让中国观众回到影院,让整个电影产业链逐步复苏,当前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强化类型片的打造。

导演、编剧章明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走向国际视野的大都是底部公司低成本小制作的电影。他呼吁维持出产先锋性、独立性影片的生态环境,由大量小制作的电影进行各种探索,为电影的商业发展提供前进动力。

“以往我们说的国际化通常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在当前国际局势下,我们可以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编剧、监制张家鲁说,应思考更适合中国观众的故事讲法。不过现在创作端、制作端、发行端、院线端等各层面,“首要目标是活下去”。

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逸松看来,中国电影国际化视野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要看新技术、新方案,了解大家在关注的话题。”张逸松说,早期国际化视野的衡量标准是在国外拿奖与否,商业片兴起后追求票房,对电影这种花很多钱完成的艺术商品来说,两头摇摆引发很多问题,需要在当下反思。

“很多有趣的故事和很多有趣的人物,离不开有趣的选题,有趣的选题则需在相对宽松的土壤里挖掘。”制片人张宇说,希望有电影节之类的多样化奖励制度和体系,助力有国际视野、有先锋性的项目生下来,走出去。(完)

(王晓斌)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