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海南东坡文化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

□ 李公羽  东坡文化是海南历史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面向国际社会展示海南品牌与形象,东坡文化是可资利用的重要文化资源。

做好海南东坡文化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

来源: 海南日报
2022-03-16 20: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东坡文化是海南历史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建设具有强大文化软实力的自由贸易港,需要系统梳理研究东坡文化,刻不容缓地开展东坡文物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并结合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推动东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开发利用这篇大文章。

苏东坡贬谪海南三年,留下大量经典传世的诗词文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多次引用苏东坡在海南写下的诗词名句。省委主要领导在调研时明确提出“系统梳理研究苏东坡文化”,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文化支撑。东坡贬琼,留下劝农、劝学、劝医等生动感人的史实。他的海南行迹和史料作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我们在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升海南文明形象、展示海南文化风貌,具有特殊作用。

海南文化的杰出代表

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农历五月,苏东坡自惠州贬谪琼州,途经广西梧州时即热情赞美海南,并做好以海南为终老之乡的准备,写下“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六月十一日渡过琼州海峡,这是东坡一生首次跨越大海,战胜惊涛骇浪的生命体验成为他达到顽强人格与智慧生存新境界的开端。他登岛伊始,尚未抵达朝廷指定的安置之地昌化军(今儋州市),即真情记录这种难得的人生体验,忘情地歌咏海南:“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农历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北归时,他回顾三年海南岁月作出最后结论:“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三年期间,他在琼山、澄迈、临高、儋州和昌江行经、寓宿、探访、餐饮、写作、游历等,有大量诗词文献记载,有丰富生动的故事传世。作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新海南”人,苏东坡极为珍视这一段履历。在这里,他完成自己认为“此生不虚过”“其他何足道”,而且“有益于骨朽后人耳目”的“平生功业”,达到中国士大夫人格魅力的最高境界,成为后世千年人类社会顽强、智慧、快乐生存的精神楷模,为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鲜活的样板。

千年东坡具有世界影响力

苏东坡在海南极为残酷的环境中,创造了饱含酸楚的“平生功业”,刷新海南文化的无数新纪录。同时,“风土极善,人情不恶”的海南,也成就了苏东坡本人思想和学术地位的国际影响,成就了他人生态度、意志情怀的历史地位。

国际社会对于“千年英雄”苏东坡,有着与我们不同角度的观察视野与研究方向,也有着不同的定位与标准。这些研究的主要方向,不是苏东坡诗词书画的艺术成就,而是重在他所代表那个时代人类思想发展史和世界科技进步史的高度。对于苏东坡思想理念方面的主要研究对象,则是他在海南完成的《东坡易传》《东坡书传》和《论语说》。这“三书”所展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他毕生崇尚自由、独立思考、善于创新、勇于表达的英雄行为。这一切,均以苏东坡贬谪海南时期达到最高境界。千年东坡,让世界仰望中华,让历史铭记海南。

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面向国际社会展示海南品牌与形象,东坡文化是可资利用的重要文化资源。既有阳光海水沙滩、“天容海色本澄清”的优美生态环境,又有独特历史文明、“兹游奇绝冠平生”的精神文化享受,这是海南面向世界最具代表性、最具感召力也最具招商魅力的宝贵资源。

东坡历史遗存亟待保护研究

在各地大打历史文化品牌、极尽所能利用历史名人效应的时代,海南多地东坡历史遗存保护研究显得较为薄弱。东坡在儋州“买地筑室,为屋五间”,自记“生为之宅,死为之墟”,居住两年多的“桄榔庵”,经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儋州知州韩祜最后一次重修,之后即在岁月侵蚀中损毁。百米之外有东坡当年开凿、饮用的水井,作为惟一不会灭失的历史遗存,其深藏于人迹罕至的旷野林地。东坡抵儋前50多年,州府建起“州儒学”,东坡到时,“先生馔已缺,弟子散莫臻”。后在东坡劝学影响之下,儋耳古郡又恢复琅琅书声。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儋州儒学旧址,断壁残垣,亟待保护。

东坡往返登临、创作《澄迈驿通潮阁二首》、接待好友赵梦得之子并为之写下著名《渡海帖》的澄迈通潮驿、通潮阁,文献清晰,世人景仰,学界膜拜。而今,这一胜迹民居杂处、遗址荒芜,多种古建筑构件的阶石、残柱,半掩半露,承受风霜。

今日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有峻灵王庙,苏东坡于元符三年三月曾经祭拜,回儋州两月后接旨北归,遂作《峻灵王庙碑》以景抒怀。庙前现有仅余70多厘米高的断碑,专家考证为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时任昌化县令何適所立,刻录东坡碑文,并附有县令跋文。而今,残碑卧风宿露,字迹漫漶。

苏东坡在海南人际交往的史料,对应诸多历史人文地理故事和地点,本可开发成为一系列重要景区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却由于缺乏深入研究发掘而闲置。在东坡文化历史遗存保护、研究、开发、利用方面,海南力度还不够,仍有大量工作亟待去做。

结合乡村振兴做好开发利用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村镇建设的重要内容。东坡文化是海南历史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作为“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历史名人,苏东坡所经所住、所见所闻、所记所说,无不具有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苏东坡在海南三年,往返于琼山至儋州之间,凡寓居之地以及驿道与驿站,均有乡镇村落,多有诗文和史实形成重要遗存。与东坡相关历史人物如姜唐佐、赵梦得等所居之地,以及苏东坡诗文中曾经记载的人物、事件,如春梦婆、王仲翁等,都具有研究开发和利用的历史价值,都可以成为一地乡村振兴、世代传承的重要文化资源。

新时代东坡文化之旅,是沿途各个乡村文化振兴的历史性机遇。苏东坡自琼山赴儋州,过澄迈,经临高。按东坡所记日期、驿道路线与“肩舆”速度,其“如度月半弓”的行程在临高境内至少有三天,即应有三处驿站,中途饮茶歇息,还有多个铺舍,对应今天应有十来个村落。东坡所行驿道、所居驿站,均需要重新考论,尽快厘清。苏学研究史中,东坡足迹的考证是重要基础,至今未经确认的路线,在全国已属罕见。

苏东坡足冠平生的海南奇绝经历,生动丰富地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三个方面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落实省委领导同志具体要求,系统梳理研究苏东坡文化,刻不容缓做好海南东坡文化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高水平地做好东坡文化传承这篇大文章,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是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荣使命,也是我们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必然要求。

(作者系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秘书长、海南省苏学研究会党支部书记兼理事长 李公羽)

(李公羽)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