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从边陲小渔村迈向世界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

从崖县到三亚市,从小渔村到国际旅游城市,南海之滨的三亚书写了锦绣传奇。海棠湾“国家海岸”建设飞速,正是三亚锚定“旅游立市”目标,从小渔村崛起为世界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生动写照。

三亚:从边陲小渔村迈向世界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

来源: 海南日报
2021-05-14 10: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从崖县到三亚市,从小渔村到国际旅游城市,南海之滨的三亚书写了锦绣传奇。登上鹿回头公园,眺望整个市区:蓝色海湾游艇穿梭,绿色公园草木葱茏,白色高楼拔地而起……色彩的斑斓,体现出这座现代城市的开放与活力。

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重大决策激荡建设热潮,在党的领导下,三亚将聚焦 “一中心、一城、一区、三重点”(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崖州湾科技城、中央商务区和民生、生态、社会治理建设),先行先试、砥砺前行,积极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扛起新担当、打造新标杆。

1988年,俯瞰三亚市区。 通讯员 武进群 摄

开放为先竞奋楫

“90多年前,这里每一片土地都经历了血与火的锤炼。”站在三亚市海棠区仲田烈士纪念碑下,年逾七旬的党史讲解员占达龙正讲述着发生在仲田岭革命根据地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占达龙所站的不远处,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体免税店人潮如织,三亚·亚特兰蒂斯等高端酒店连片矗立。曾经艰苦的革命根据地,如今已是开放的新高地。

海棠湾“国家海岸”建设飞速,正是三亚锚定“旅游立市”目标,从小渔村崛起为世界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生动写照。

镜头拉回到1987年,三亚升格地级市时,就将城市定位为“重点发展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热带滨海风景旅游城市”。这一年,三亚接待国内外游客13.9892万人次。

纵览时间长河,可见旅游是贯穿三亚城市发展的主线。30多年来,三亚一直坚持这一个目标定位,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书写了传奇的“旅游故事”。

数据可为其佐证:2020年,三亚接待过夜游客1714.4万人次,过夜旅游总收入424.75亿元,较1987年均成百倍增长;三亚凤凰机场成为全国首家实现连续5个月正增长的千万级机场,三亚市以占全省三分之一的接待过夜游客,实现占全省一半的旅游总收入和占全省60%以上的旅游业增加值。

值得思考的,是这些数据背后的发展模式:着眼高品质,借力国内外优质旅游企业、机构,三亚不断把 “旅游+”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实、做精彩,使旅游产业链更丰富、产业结构更多元、产业聚集更高效。

航拍如今的三亚市区。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旅游业态谋突围。三亚积极引进大型旅游综合体项目,2018年至2020年间,离岛免税进店购物人次年均增长25.9%,销售额年均增长53.1%。

品牌赛事聚人气。三亚积极推动世界小姐总决赛、克利伯环球帆船赛、FE电动方程式锦标赛等世界级活动赛事落地。

再创文旅新名片。举办三亚国际音乐节、海南岛国际图书(旅游)博览会、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活动,不断增强三亚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魅力,让鹿城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与此同时,三亚旅游经济由滨海辐射内陆,旅游产业链由城市不断向乡村延伸。博后村、西岛渔村……一个个藏在深闺中的村庄绽放新活力,成为游客争先打卡的“网红地”,旅游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三亚人民。

 

产业升级聚动能

傍晚时分,看着一艘艘游艇陆续驶回三亚鸿洲国际游艇会码头,三亚疍家文化陈列馆馆长郑石喜感慨万千。他还记得改革开放之初的情景,“当时,三亚就是一个小渔村,只有一个港口,一条解放路,一条红旗街,一个电影院,一个菜市场。”

“如今,曾以船为家的疍家人都上岸定居,住进小楼房,装载着几代人记忆的高脚棚已演变成历史。”郑石喜说。

改革开放以来,得天独厚的环境让旅游成为三亚的重要产业,也让这个过去的边陲小渔村实现华丽转身。但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三亚又面临着新的发展课题。

如何补齐短板,实现突围?三亚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通过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构建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推动产业升级中步伐铿锵。

三亚中央商务区所属项目的工地上已是一片塔吊矗立、机械轰鸣的繁忙景象。梳理落地于此的企业,可见企业的类型更为多样,现代服务业的特点更为明晰,契合三亚产业转型方向。截至目前,园区对接洽谈的财富管理、基金管理、资产管理机构已逾400家,红杉、真格、达晨、啟赋、华兴、九坤、诺亚、汇添富等国内头部机构已落地或正在落地,这将有助于打造三亚金融产业圈,有针对性地协助自贸港改善要素配置,助力地方长远发展。

把镜头转向三亚西边,又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这里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被视为三亚未来科技高地,以南繁科技、深海科技、空天科技、数字科技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加快发展。

围绕“一城一基地”(南繁科技城、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崖州湾科技城重点开展配套能力建设、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种质资源引进中转等相关工作,助力打造海南独特优势的未来产业,进一步提升三亚产业能级。

三亚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市以三亚中央商务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等重点园区发展为抓手,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为三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打造标杆奠定扎实基础、积蓄强劲动能。

民生画卷绽新颜

“2017年,158人;2020年,273人。”细数这几年学校回流的学生数量,三亚榆红小学校长兰永更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

为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解决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近年来,三亚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亚教育条件大幅改善、教育质量大幅提升,学生们才“用脚投票”。

近3年来,三亚教育总投入28.08亿元,按照教育提升工程建设规划,三亚新改扩建项目40余个,新增学位2万余个,人大附中三亚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等学校完工开学,满足孩子们“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

前不久,三亚洪李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祥祥接受了来自沪琼专家的联合救治手术,手术很成功。得益于三亚启动为民办实事妇女儿童部分疾病免费筛查和防控项目,为这个生活困难家庭的先心病患儿点燃“心”希望。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三亚持续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医疗机构500多家(不含部队医院),已逐步形成区域医疗中心,人均医疗卫生资源基本充足。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三亚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工作,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实施“禁塑令”、推行垃圾分类、加快建设“无废城市”,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结合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让鹿城生态的“高颜值”转化为发展的“高质量”。

老百姓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是三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十四五”期间,三亚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打造充满活力魅力的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开放创新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标杆城市和宜居宜业的民生幸福城市。

(海南日报三亚5月13日电)

原标题:从边陲小渔村迈向世界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三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扛起新担当 展现新作为

(徐慧玲 高懿)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