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绿色产业园区打造中部经济“绿色引擎”

作者:梦瑶 来源:南国都市报
2018-09-12 15:58:59
分享

琼中绿色产业园区打造中部经济“绿色引擎”

俯瞰海南中部(琼中)绿色产业园区

将堆积成小山的白色废弃薄膜分拣后送入传送带,经过破碎、清洗、溶解、造粒,农田废弃物便“摇身一变”,成了可作为工业原料的塑料颗粒……9月4日上午,位于海南中部(琼中)绿色产业园区(下称“产业园区”)的海南天明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片繁忙。这条变废为宝的“神奇”传送带,是目前海南最大的一条废旧塑料回收造粒生产线,也成为产业园区构建绿色经济产业集群的重要一环。

受交通与生态的双重掣肘,地处海南中部山区腹地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曾被普遍认为是最不具备工业发展条件的市县之一。如何突破崇山峻岭之围,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新型工业?琼中瞄准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在“舍”与“得”之间优化要素配置,正努力打造着中部经济“绿色引擎”。

腾笼换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对于一个生态保护任务繁重且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山区县而言,该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激活区域经济增长动力?发展农业与旅游业应被列为最为稳妥的答案。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琼中所遵循的发展路径是:一手培育现代特色农业,一手挖掘乡村生态旅游。然而,龙头企业、高附加值项目的缺乏和粗放式发展模式,长期制约着琼中产业的集聚成势。

2013年,琼中县委、县政府将湾岭农副产品加工园、湾岭热带农产品综合物流园和琼中生态科技产业园三个园区,整合为海南中部(琼中)绿色产业园区,成立“海南中部绿色产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园区统一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由产业园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李海阳任投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由于交通不便、区位优势不突出,招商进度一度缓慢。”李海阳坦言,刚开始几年,园区能吸引到的多是木材加工、仓储类企业,呈现出高耗能、低效益、低质量、高排放的产业特征,这显然与他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随着一纸环保处罚决定书的下达,位于产业园区的“纳税大王”——年产8万立方米中密度板的琼中华盛新人造板有限公司,在2017年下半年彻底关停。对于一个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的贫困县来说,这一举动犹如“壮士断腕”,也向外界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宁愿牺牲部分GDP和财政收入,也要坚决守住生态红线。

以铁腕治污,并非一股脑儿地把传统加工业“请出去”,而是倒逼企业丢掉幻想,转型升级。似乎是意识到“危机”来临,园区内的另一家木材加工厂开始严格按照环保能耗要求,对生产线设备升级改造。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如今产业园区用一招“腾笼换鸟”,重新盘活产业规划布局。

物以类聚打造产业集聚高地

把槟榔制成口香糖、咖啡,甚至是酒。由海南绿槟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的这条槟榔深加工生产线,因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环境污染小等产业优势,一直是各市县产业园区眼中的“香饽饽”。不久前,绿槟榔公司与产业园区初步达成落户投资的意向。戏剧性的是,早在2013年,绿槟榔公司就曾到琼中考察过,但彼时“其貌不扬”的园区,并未能留住企业。

时隔5年,为何绿槟榔公司“吃回头草”?在李海阳看来,这正是产业园区生态与区位优势的凸显。随着海南“田”字型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的完善,琼中作为全省交通枢纽中心的区位优势日趋明显,也让其实现了由“招商”向“选商”的跨越。

尽管园区吸引力日渐增强,但还是“零敲碎打”,由于缺乏上下游产业对接,无法形成完整产业链条,集群效应并不明显。“我们去年一共接待了260多批次的客商,但最终只引进了13家企业。”李海阳告诉记者,在拒绝“三高一低”项目的同时,这两年他们也开始有意识地围绕产业链来招商。

为了打造食品制造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引进海南椰风加工坊有限公司、海南瑞今农业产业化开发有限公司、海南中民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聚焦农林生态领域,吸引海南中丝发展有限公司、海南宝岛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海南天明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入驻。与此同时,园区的现代物流产业、医药健康产业及金融科技产业也初显集群效应。

选择什么样的产业集群,既立足于县情实际,也取决于当地的资源优势。

“琼中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农林资源丰富,但在农产品价格低的时候,农村富余劳动力除了外出务工,几乎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产业园区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刚介绍,不久前他们刚刚引进了湖南槟榔行业的龙头企业——小龙王,不仅能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还将促进3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这也是该园区“精准选商”的一个缩影。

政策红利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作为海南保健酒类市场的明星产品,椰风公司出品的海马贡酒飘香琼岛。可在入驻海南中部(琼中)绿色产业园区,在马上投产时,椰风公司却做出了一个让众人惊愕的决定:主动调低产品售价!

好端端的,自降身价为哪般?翻开产业园区的招商材料,一条“工业用地先租赁后出让”的优惠政策给出了答案——企业入驻后,可先用相对较低的租赁价格获得土地及标准化厂房的使用资格,租期最高可达5年,而这也是全省首例工业用地租赁出让管理办法。

“买地和建厂一直占企业运营成本的大头,这一政策的出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前期投资压力。”李海阳直言,琼中还是全省交通枢纽,入园企业的厂房土地成本、交通成本均大幅下降。

投资成本的降低,让企业“轻装上阵”,而“保姆式”的服务,则让企业真正实现了“拎包入驻”。记者了解到,绿色产业园借鉴省内三个极简审批试点园区的做法,通过对管委会充分授权、规划代立项、清单管理、承诺代审批、代办制、优化政府服务等措施,让企业“足不出园”便可享受到各类服务,项目审批效率至少提高了70%。

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抢占先机。“仅今年1到6月,我们就吸引了290余批次的客商前来洽谈,这两天还会有一批来自台湾的80多名客商过来谈合作。”李海阳说,园区聚合了市场、资金、技术、信息等诸多方面的资源,在为入驻企业提供菜单式服务的同时,如今也正在更快更精准地转化自贸区政策红利,让企业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文/梦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