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农村电商辟蹊径 培育本土电商“墙内开花墙内香”

作者:黄丹 来源:南海网
2017-06-16 17:22:21
分享

儋州农村电商辟蹊径 培育本土电商“墙内开花墙内香”

  儋州农村电商辟蹊径,培育本土电商“墙内开花墙内香”。(好誉典供图)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6月16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黄丹)6月15日,在广州工作的小伙郑文从好誉典电商平台下单了一箱儋州红鱼,以解乡“馋”。这厢,儋州互联网产业城内,儋州好誉典的负责人邓海鹏正在忙着安排发货。

目前,儋州已培育了好誉典、邮乐购、121店、绿福鲜等40多家本地电商平台,借助这些在本地注册的电商平台,儋州特色九大产品可以便利地销往全国各地,既鼓了老百姓的钱袋子,又把税收留在了当地。

2015年3月,“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儋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2015年9月1日印发《儋州市扶持互联网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大力扶持互联网产业的发展。2016年开始,儋州依托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通过“互联网+农村电商”让当地农产品“触网”,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儋州坚持培育本地电商平台,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儋州农村电商模式。

近年来,虽然有农村淘宝等电商巨头进驻了海南,但这些巨头不在当地设分公司,“墙内开花墙外香”。2016年,成都好誉典自建电商平台、立足当地的模式引起了儋州相关部门的注意,创始人邓海鹏还是正宗的儋州小伙儿。在2016年9月举行的厦洽会上,儋州向邓海鹏伸出“橄榄枝”,邀请他把好誉典“移植”回乡。

看好海南农村电商广阔商机的邓海鹏接受邀请,把好誉典模式带回儋州,注册了海南好誉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了好誉典电商平台。

好誉典电商平台以销售儋州特色农产品为主,打开好誉典平台,儋州鳗鱼、光村沙虫、儋州水晶蜜柚、儋州特制牛粪糖、儋州排浦跑海咸鸭蛋、儋州香芋等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映入眼帘,令人垂涎欲滴,忍不住想下单“买买买”。这些农产品都是儋州各乡镇产地直供的,大多数来自农户散户,农产品从乡村向城市上行的过程,正是好誉典模式的特色所在。

“我们把村里的小卖部改造成农村电商服务站,把店主培训成电商合伙人,目前已建成120个服务站,合伙人指导农户拍照上架商品,客人下单之后,农户在合伙人的指导下发货,我们每天派车下去收货。”邓海鹏说。

好誉典巧妙地把现成的小卖部利用起来,变为物流终端,再加上自有车辆和仓储,形成自有的物流体系,成为既有平台、又有物流的农村电商,平台只赚取很少的差价,这种模式弥补了大型物流公司不愿“进村”的缺憾,解决了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的痛点,让农产品“进城”之路真正畅通起来。

今年春节前后,竹狸——一种新流行起来的野味成为好誉典的“爆款”,通过好誉典平台完成的交易额达300万元,带动了儋州各乡镇的养殖户增收致富。就在6月7日,儋州市南丰镇南丰农场一队的养殖户符玉群通过好誉典卖了6只竹狸,收入了950元。

“竹狸价格不错,我们养出来他们又帮卖到网上去,不愁销路,我打算扩大养殖规模!”符玉群说。

儋州其他几家发展得较好电商平台也各有特色,邮乐购的线上平台——邮乐网目前已和19家商家合作上线了49件农产品,邮乐网还将开设“邮乐农品”,专门为散户的农产品提供上行通道;121网店已与儋州300户农户达成合作,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农产品,再通过网店卖到省内外;绿福鲜与农户进行合同种养,再通过绿福鲜电商平台把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让农户不愁销路……

儋州在发展“互联网+农村电商”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一点——企业注册地要设在儋州,培育壮大本土电商企业,在帮助本地农民销售农产品的同时,还把税收留在本地,真正做到“墙内开花墙内香”。

按照这一理念,目前,儋州本土的电商企业已达40多家,全市共搭建了市、镇、村三级电商服务站(点)258个,实现全市231个行政村、30个贫困村全覆盖。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全市电商服务站交易订单量达70万单,交易额突破1.47亿元,其中上行农产品销售额突破2100万元,订单数超15万单,农村电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取得较好成效。

儋州高度重视“互联网+农村电商”的发展,在市中心黄金地段建设儋州互联网产业城,40多家电商企业全部入驻产业城集聚发展,形成产业效应。产业城内还设立了电商培训中心、电商展示体验中心、电商物流中心等3个市级中心,打造完善的农村电商发展环境。儋州市还将于近期出台《加快推进“互联网+农村电商+扶贫”产业工作方案》,进一步促进“互联网+农村电商+扶贫”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分享

推荐